生命的一堂課

Wainy Yang(台灣國小教師)
font print 人氣: 70
【字號】    
   標籤: tags:

前陣子聽了一場精采絕倫的演講。講座教授是我在五年多前所偶識,接著幾年下來,我一直有機會參與他的演講,深深敬佩他hold住全場的了得功夫,以及值得我們一學的大師風範,又以生活化的親身體驗當成教材。這次教授演講的主題是「課程與創新教學」,講座中強調創新、體驗、探索等教學方式,例如,以生命教育為例子,導入課程設計中,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整個演講過程,儘管用了許多學者的理論,但教授將專有術語轉化成我們聽得懂的語言,讓我的收穫更上一層。

兩段故事 印象深刻

講座中有兩段故事令我印象深刻。其一:教授講述他在替母親處理後事的歷程。因為傳統的桎梏和他的先進思考有所衝突,他因此被灌上不孝的惡名。他提到自己與母親感情非常好,在演講中,他詢問我們:「有人認為自己很孝順的,請舉手?」結果沒人舉手。他又問:「有多少人可以常陪媽媽吃飯?」這次舉手的人也很少。接著他談到,因為他沒為母親穿壽衣入歛,在母親棺木面前,他詼諧地問:「阿母,妳若覺得不漂亮要說一聲!」隨後又補上一句:「躺在那邊,當然不會應聲。」當他覺得禮儀師化妝不夠自然時,教授又替母親補了一下,同時又問:「畫得不好要用手比一下。」接著又說:「躺在那邊,當然不會比手畫腳。」這樣的生命教育並不可怕。

另一段故事以影片導入,內容描述一對單親家庭的母子,當母親在世時,孩子一直嫌棄母親煮的飯菜不好吃,母親叫他吃飯也不好聲好氣的回應。(大家不妨檢視自己,是否也有相同的問題。)當母親問孩子,何時可以吃到小孩親手煮的飯菜,小孩順口回答:「當妳不在了吧!」影片最後的場景,便一直出現在半夜12點,孩子與母親共餐的情景。多感傷的一景。

生命教育 愛要即時

愛要即時。我曾說過:「在生一粒豆,卡贏死了拜豬頭。」聽完這次的演講,我認為,我們常用出生和結婚的喜悅當成生命教育教材的一部分,而悲哀、負面情緒的生命教育一直是我們所缺乏的。教授在演講中提議,若能用攝影機把媽媽生產的痛苦歷程錄起來,再放給小孩子看,才能使他們體會所謂臍帶相連的緊密情感,這是他人無法體會的。另外,教授也特別強調後事參與體驗的重要性,因為人天生怕死,一直不敢去碰這個區塊。這個理念值得參考,至於該如何呈現這樣的教材,傳達正確的生命教育理念,就有賴各位聰明的老師們的智慧了。

之前,我有個親戚從事殯葬業,當時沒有所謂「禮儀師」或「禮儀事業體」這麼高尚的稱謂或名稱。曾幾何時,因為日本電影《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以及台灣的《父後七日》,方才吸引國人的些許焦點,在以前這是避之唯恐不及的行業。我非常欽佩為往生者服務的人,因為我也曾參與過,從害怕到接近自己親人的真正體會,走過必能留下經驗,這是很好的生命教材體驗,只是目前我還在思索,該如何將這個在課堂上仍被視為禁忌的主題,適當地傳達給下一代,因為先天的傳統和現代思想的巨大衝擊,將在在考驗我們的智慧,否則放著這些空無課程,孩子們將永遠在錯誤嘗試中試鍊,不知花掉多少時間呢!

利用時機,找出孩子的亮點,並持續發光發熱,我想才是當務之急,尤其是生命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區塊,實有強化的必要性,才能落實把每一個孩子帶上來並充分展能在高貴生命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愛心第二春文教基金會今天說,花蓮偏鄉單親、隔代家庭多,而偏鄉小學經費有限,為使弱勢孩子有基本能力,畢業後能順利就業,籌開課後輔導班,並協助學校建圖書館。
  • (大紀元記者廖素貞台灣雲林報導)來自雲林的小優人及優人神鼓,9日以踩街方式拜訪虎尾小鎮,在雲林布袋戲館與「布袋戲」藝師黃世志相遇,一同分享優質在地文化力量。11日將於西螺大橋觀光文化節演出,共同擊出生命的鼓聲。
  • (大紀元記者周美晴台灣基隆報導)溫度直直落,雨滴不停的下,又濕又冷,臨近大海的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感受最直接。該校諮商輔導組小太陽志工團發起「寒冬送暖傳情活動」,藉由「愛的暖暖包」及「傳情小卡」,讓全校師生傳遞對於彼此的關心,溫暖別人也關愛自己,在寒冷的天候裡,增添暖暖的情意。
  • 曾榮獲第54屆小學館漫畫大獎的救難漫畫電影《岳:冰峰救援》,帥氣男星小栗旬化身為漫畫中的主角三步,開朗豁然又搞笑的個性,擄獲不少觀眾笑聲。
  • (大紀元記者周美晴台灣基隆報導)從小因為腦麻導致肢體障礙的曹瑋峯,雙腿不良於行,左手也有殘疾,倚靠輪椅行動,但在這些身體缺陷之下,卻有一顆比別人都要健全的心靈,重視自己,珍愛生命。就讀基隆中山高中高一孝班的瑋峯,不因此而氣餒,不自怨自艾,在心性上能健康地朝正面思考,堪稱生命教育的最佳典範。
  • 【大紀元12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思宇台北15日電)84歲的樂齡大學林姓畢業生73歲時患有失智症,開車都忘記路怎麼走,診斷之後是失智症。在兒媳鼓勵下,教日語、擔任志工照顧獨居老人,病情逐漸好轉,現在是南華大學大學生。
  • (大紀元記者彭瑞蘭台灣新竹報導)新竹縣聖誕點燈系列活動, 週末17日16:00起,在縣府前廣場舉辦「愛在新竹、百年踩街」。活動設計精彩可期,有愛心義賣、劇場表演、大自然快樂操、聖誕歌曲合唱、百年踩街、施放煙火等,歡迎大家共赴盛會。
  • (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北報導)台灣逐漸邁入高齡化社會,退休後的生活規劃就更顯得重要,過去大學資源都是培育年輕學子為主,教育部率亞洲之先,在大學推動「樂齡大學」計畫,其中一位患失智症的老人家,因為參與學習課程,除了考上大學,每天動腦寫作業,讓病情也意外好轉。
  • (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桃園報導)六和高中輔導室執行多年生命教育後,推出蘋果感恩節活動,希望設計出具有創意、多元並融合學校特色的生命教育系列活動,使學生得以覺察自我生命的深度與廣度,更希望能由學校開始做起,培養學生參與及服務的熱誠,建立正確的人生態度,進而影響周遭的人,締造一個溫馨祥和的社會。
  • (大紀元記者李擷瓔台灣嘉義報導)蘭潭國小志工團故事組組長吳婉甄女士人稱「花媽」,獲得嘉義市政府推薦參加「教育部100年度親近幸福家長參與生命教育故事案例徵集活動」,近日成績揭曉,全國共錄取19個績優案例,吳婉甄女士是嘉義市唯一獲獎的家長。吳婉甄26日表示,掌握說故事的技巧,走過的路留給孩子的是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