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一意孤行

程實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1112
【字號】    
   標籤: tags:

【釋義】意思是不接受他人的勸說,堅持按自己的意志辦事。比喻頑固地按照自己的想法,獨斷專行,不採納他人的意見。

【例句】這個人不聽勸告,一意孤行,很可能要栽跟頭。

【近義;反義】固執己見 獨斷獨行;從善如流 博采眾長

這個成語,出自《史記.張湯列傳》。西漢時期,漢武帝讓趙禹擔任御史,同張湯一起負責制定國家法律。

過了一些時候,趙禹和張湯,經過周密的考慮和研究,決定制定「知罪不舉發」和「官吏犯罪上下連坐」等法律,用來限制在職官員,不讓他們胡作非為。

消息一傳出,官員們紛紛請公卿們,去勸說趙禹:不要一意孤行,不要把律法訂得太苛刻了。

公卿們帶了重禮到趙禹家。誰知趙禹見了公卿,只是天南海北閒聊,絲毫不理會公卿們請他們修改律法的暗示。公卿們見實在說不下去了,便起身告辭。誰知臨走前,趙禹硬是把他們帶來的重禮一概退還。

這樣一來,人們才真正感到趙禹:是個極為廉潔正直的人。有人問趙禹,難道不考慮周圍人的看法嗎?他說:「我這樣斷絕好友或賓客的請托,就是為了自己能獨立地決定、處理事情,按自己的意志辦事,而不受別人的干擾。」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個學生說:「先生能否具體講講甚麼是常知,甚麼是真知呢?」
  • 鄭思肖愛畫蘭花,畫的墨蘭沒有土根,卻生動逼真,朋友們都讚歎不已。但有人問他:「先生畫墨蘭,為甚麼不畫土根呢?」
  • 戰國時,燕昭王聽說郭隗善出點子,很有計謀。
  • 孟子同他的學生萬章閒談,說起孔子當年十分厭惡那些「鄉願」,說他們道德敗壞,實在可恨。萬章聽了,不明白「鄉願」到底是些甚麼人。
  • 荊軻緊緊追趕,朝廷上的大臣慌了手腳,他們手中都沒有兵器。衛兵又全在殿下,沒有命令不得上來。
  • 銅馬軍的將領憂心忡忡,他們感到自己原來是劉秀的敵人,將來一定不會有好日子過,甚至擔心將來劉秀會殺死他們。
  • 一天,有個崇尚縱橫之術的人,名叫景春,來問孟子。
  • 這四種,是立國的基本道德,如果都喪失的話,用甚麼來維護自己國家的生存呢?
  • 墨子的學生禽滑厘問楊朱道:「如果拔你身上的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處,你幹不幹?」
  •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個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俠義好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