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的快乐:此时不做更待何时

塔尔.班夏哈(Tal Ben-Shahar)

人气 50
标签:

有一天,我与好友古珀相约前往麻州观光小镇普罗文斯城的近郊散步,一块儿欣赏熟悉的街头商店,倾听海浪拍打岸礁的声音,吸收散发着海水味的空气,体验难得的悠闲度假气氛。

当时我还是一名研究生,在学校里过着竞争激烈的生活,所以我对古珀说,我一毕业就要搬去一个像普罗文斯城这样的好地方。

我以为只要不再有那些讨人厌的报告期限和累死人的生活步调,就可以享受梦寐以求的平静生活。

过去我也常想到毕业以后要搬到一个僻静的地方,但是当我真的吐露这个想法以后,却有股忐忑不安的感觉。

这不正是掉进了活在未来的陷阱吗?我非得等到毕业以后才能付诸行动吗?

本书的构想是古珀与我的合作结晶,我们经常共同讨论和思索快乐的问题,也曾聊到如何在竞争激烈、大量工作、步调飞快的环境下,依然保有平静的生活。

古珀说:“内心一定要平静,如果心情愉快,快乐的感觉就会如影随形,你走到哪儿都会带着它。”

她顿了一下继续说:“我的意思不是说外在环境不重要,但外在环境不会带给我们快乐。”

我们常以为,只要达到某个未来目标,就会产生成就感和平静感,也可以得到快乐。

也常告诉自己,只要走出大学校门、获得终身教职、赚到足够的钞票、拥有家庭和子女,或改变各种生活现状,就能拥有快乐。

然而大部分的情况是,当我们完成某个目标之后,立刻又恢复原有的快乐程度。

如果总是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当我们达到自以为可以改善现况的某个目标后,这些负面感受可能很快又会死灰复燃。

拚命三郎的压力多半来自掌控未来的欲望,他们只想到“万一”,不思考“现况”。

他们活在紧张虚幻的未来,不是活在平静真实的现在,所以心里总是惦记着下面的疑问:万一考试考得不好怎么办?万一得不到升迁怎么办?

万一付不起新居贷款怎么办?他们不是全神贯注地活在当下,而是如同美国现代诗人金奈尔(Galway Kinnell)所说的:“对未来一无所知。”

还有一些人死守着过去,不愿体验活在当下的快乐。

他们一再重演不愉快的往事,起初活得像拚命三郎,后来又成为享乐主义者;他们渴望恢复昔日的感情,却无功而返;他们宁可转战各业,却不愿寻找真正的志业;他们只想回到从前,为不愉快的生活找理由,却浪费了快乐的潜能。

我们不应该老是当过去或未来的奴隶,应该学会善用眼前和周遭的快乐资源。

把握现在

在追求快乐的过程里,我们经常遇到的障碍是:误以为某样事物——一本书、一位老师、一名公主或骑士、一项成就、一份奖品,或一个启示——能带给我们永恒的幸福。

虽然这些事物确实能帮助我们得到快乐,但它们只是快乐人生这幅马赛克拼贴画里的一小部分。

相信童话故事里的快乐概念(以为得到某样东西就会使人永远幸福快乐),必定引来失望的后果。

幸福或更快乐的人生,很少来自某个扭转人生的特殊事件,而是靠一次又一次的经历点点滴滴逐步堆积起来的。

为了体验和实现快乐的生活,我们必须接受“把握现在”的观念,也就是拥抱日常生活里的一切事物,以及人生这幅拼贴画里的所有细节。

当我们从陪伴家人朋友、学习新的事物、参与工作计划当中找到乐趣和意义,就能活得幸福快乐。生活里充满愈多这样的经验,就会活得愈快乐。

一切就从现在做起。@(本文结束)

摘编自 《更快乐:哈佛最受欢迎的一堂课(修订版)》天下杂志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相关新闻
一流部属职场应对术:人类是感情动物
一流部属职场应对术:“印象力”一流
一流部属职场应对术:提高容貌印象力
一流部属职场应对术:提高身体印象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