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紀錄片《IP@台灣》 省思IC與PC產業

人氣: 6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2年05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林書涵臺灣臺北報導) 去年台灣公視製作了《IP@台灣》系列紀錄片,以文化省思的角度,呈現台灣IC(積體電路)與PC(電腦)產業發展縮影,專訪到台灣IT產業先驅人物:RCA技轉計畫負責人胡定華、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資策會董事長史欽泰、優網通國際董事長楊秉禾、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等,他們將首次透過鏡頭分享個人對台灣IC與PC產業發展的觀察,並對產業未來發展提出省思。


公共電視製作《IP@台灣》系列紀錄片,以文化省思的角度,呈現台灣IC。(積體電路)與PC(電腦)產業發展縮影。(圖/公視提供)

IC設計翹楚──偉詮電子董事長林錫銘表示,台灣的晶圓代工產業是全世界第一大,IC設計為世界第二大,全球將近90%的筆電是由台灣製造。資訊工業策進會執行長李世光則,台灣重要的34項以上的信息和通信技術(ICT)產品,在全世界占全球前三大。其中有十幾個產品在全球市占率為第一名。這些數字背後,值得探討其所彰顯的台灣文化意涵。

《IP@台灣》系列紀錄片透過科技業大老們娓娓道來的訪談,與蒐集到珍貴的照片,回到1970年代IT產業誕生的歷史現場。看這些當年還都是二、三十歲的青年精英,如何在政府與社會打造的時代舞台上抓住機會,承擔與發揮開創者的角色,並藉由他們一路走來的思考與經驗,呈現出台灣IC、PC產業的自信與世界定位。

21世紀的台灣IT製造業面臨更激烈的全球競爭,受訪者則從經營策略、文化、教育等角度提出不同的見解。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表示:「未來要將資訊科技(IT)的技術當做工具來發展服務,服務是很大的」,而要發展服務,則是建基在technology (技術)上,再加上了解人的行為後,提供solution(解決方案),再打造business (商業活動)以求獲利,像facebook就是成功的案例,而台灣現在的商業活動(business)就是需要這樣的vision (視野)。

另外,《IP@台灣》巧妙地運用動畫、戲劇情境,幽默呈現出有趣的觀點,不同於一般財經趨勢報導節目,讓觀眾從文化的角度省思與重新定位台灣IC、PC產業。該節目將於5月5至19日,每週六上午十至十一點於公共電視播出。@*

(責任編輯:黃珊妮)


公共電視製作《IP@台灣》錄片專訪胡定華。(圖/公視提供)

公共電視製作《IP@台灣》錄片專訪林百里。(圖/公視提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