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糖尿病24型人 血糖控制不理想

人氣: 12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2年07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郁玫臺北報導)經濟不景氣,許多人東省西省,把健康照顧也省掉了。其實經濟越是不景氣,更要注意健康照顧,提早預防疾病,攝取健康食物、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定期做健康檢查,是發現血糖問題的不二法門。

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說,門診常有30多歲的年輕人,就診時發現血糖偏高,但因為之後要前往國外工作,因此表示會自行注意飲食控制。之後趁返台時再次就醫時,發現血糖嚴重失控,甚至已經引起心血管併發症。建議透過中老年人定期的健康檢查、公司行號安排的健康健檢,或是自費做健康檢查,都是提早發現隱藏性血糖問題的方式。

血糖偏高族群
哪些人是血糖偏高的高風險族群?洪建德說,BMI值>23,患有高血壓、高三酸甘油酯血症、黑棘皮症、多卵性卵巢、父母親有糖尿病、有過姙娠糖尿病史、沒有規則運動習慣、有特殊內分泌疾病(如巨人症、末端肥大症、甲亢、庫辛氏症等)、使用類固醇者、更年期後女性等,都是血糖偏高的高風險族群。

預防血糖失控
如何預防血糖失控﹖洪建德表示,特別是上班族年輕人與糖尿病的高風險族群,平時應多加強體能活動,注重均衡營養,保持理想體重,預防糖尿病於未然。沒有健康食品能夠取代藥品達到適當控制血糖的效果,或是讓人免除醫師診治。平時多把握健康檢查的機會,儘早發現血糖異常的現象,早期發現並立即治療。若已經罹患糖尿病時,不要忌病求醫或是長期否認,盡速找一位專科醫師長期監控與諮詢,並且指導飲食、藥物、運動的配合,達成正常血糖,以避免併發症。

胰島素不傷肝腎
他提出,不要常換醫師,要有耐心與醫師一同努力,不因自我感覺良好,就中斷治療與監測,必須繼續偵測糖化血紅素。當血糖不理想或糖化血紅素高於7.0%,持續3個月以上,應使用胰島素治療。胰島素不會傷肝腎,反而會有治療與預防肝功能不好、腎臟衰竭、老人失智症的優點。

臨床上血糖控制不易理想者共有24類型:
1. 偷工減料型:30天藥可以吃半年。
2. ABC型:說話滿口英語,但是又無理頭。
3. 自我感覺型:沒有自覺症狀,就放著不管。
4. 礦物型:很少運動,更不用說辦公室坐整天。
5. 過河拆橋型:自覺好了就好,不再監測與用藥。
6. 應酬型:每天不規則用餐的份量與營養分配不均。
7. 類固醇型:使用類固醇或吃了添加類固醇的藥物。
8.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型:中西醫都看,兩種藥都吃。
9. 類鴕鳥型:視而不見,醫師有責任指出國王沒穿新衣。
10. 來沖沖型:急性子,血壓飆高,瞳孔放大,呼吸急促。
11. 血汗工廠型:沒有時間看病,全神、全時間投入工作。
12. 老邁型:因為老邁缺乏親友照顧生活,或年輕就開始失智。
13. 察秋毫之末型:抱一些無理頭刊物找醫師對話,沒有邏輯。
14. 心不在焉型:無法溝通與衛教說明,說了許久,仍回到原點。
15. 自己病自己醫治型:不管有沒有醫師處方,藥物劑量自己決定。
16. 偏食型:分為大口吃肉型、狂吃麵包型、嗜飲料型與暴食水果型。
17. 精神分裂型:已經吃藥了,所以就很鎮靜,沒吃藥就不能來看病。
18. 健康食品型:打開抽屜,都是健康食品,一天10多種,一口吞下。
19. 滾石型:聽到哪邊有新醫院,有新藥,就換醫師,但是滾石永遠不生苔。
20. 緊張型:來到診間特別緊張,什麼都忘記說,醫師說什麼,出了診間馬上忘記。
21. 不吃藥型:打死也不吃藥,迷信吃藥傷身體,等到併發症出現,還是怪罪藥物。
22. 事事懷疑型:任何醫師都別騙我,所有資料都要拷貝,每句話都要記錄,但是解讀卻與人不同。
23. 旁若無人型:每次一到診間就敲門進來要先看或拿藥,無視前有病人隱私的存在,沒有考量旁人。
24. 太空飛人型:在台灣看病費用是美國的 1∕100,因此每3個月買機票回來看病,還可以美食訪友,好不樂哉?

他提醒,血糖控制不易理想的24類型人,長期持續數十年的血糖過高,即使只是偏高(糖化血紅素7~8%),也可能引發糖尿病的併發症,像是微血管病變(視網膜病變、腎病變)、大血管病變(心血管病、腦血管病)、神經病變、骨質密度、免疫力降低等全身性的影響,同時老人癡呆症的機率也會上升。甚至造成急性感染症、結核病、急性併發症(高滲透壓高血糖症或酮酸血症等)而病危。

洪建德呼籲,目前藥物與胰島素都有長足的進步,飲食治療也很人性化,不談禁忌,主要是秤重飲食,與回歸健康的生活型態。藥物的副作用也改善很多,較無傷腎的問題,特別是已使用60年的老藥,全球已有10億人以上長期使用。治療過程中不影響生活品質,反而會增加生活的自信、體力、精神、精力與腦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