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扁鵲了願在扁康》第三章

不要病痛纏身的長壽:皮膚疾病(七)乾癬

扁康韓醫院徐孝錫院長研製的扁康丸,有效增強人體肺功能、提高免疫力,迄今已造福於全球數十萬異位性皮膚炎、鼻炎、哮喘、扁桃體炎等頑疾患者。(扁康服務中心/大紀元製圖)
人氣: 153
【字號】    

◎充血的皮膚和角質――乾癬

白色皮膚角質一層層地脫落,很有可能是換季或者冬季因為皮膚乾燥或免疫力下降而產生的乾癬。國語辭典裡把乾癬視為銀屑病的同義詞。因為它是一種慢性皮膚病,在皮膚缺水的狀態下,身體上出現粗糙的小米粒一樣的紅色疹子並擴散開來,相應部位出現一層層的頭屑一樣的角質。正常細胞的更新以二十八天為一週期,生乾癬的部位細胞代謝快,死掉的細胞來不及脫落,積累到一起使皮膚變厚。

乾癬多見於胳膊肘、膝蓋、腿、臀部、頭部,慢性擴散的情況比較多,其特點是無法治癒和容易復發。不從根本上治療,只使用類固醇或紫外線治療,這些只有短期表面效果的方法對乾癬治療毫無意義,弄不好還會產生嚴重的副作用。

乾癬沒有傳染性,也沒有異位性皮膚炎那麼癢。但是外觀很難看,鱗屑經過磨擦或抓撓會出血,經常留疤痕。產生傷口的部位病症會惡化,所以要避免磨擦。多做出汗的運動,或者去炭蒸房、汗蒸房發熱流汗,身體裡的毒素和廢物排出去,鱗屑自然就脫落了。

乾癬在夏天會有所好轉,但是到了換季期或者冬季空氣濕度不夠,越來越乾燥,病情會惡化,所以要注意保濕。特別是外傷受損的部位經常會出乾癬,一定要減少摩擦等。

我認為乾癬的原因也在於肺臟。過大的壓力、氣候變化或過敏性體質等導致免疫力惡化。同時,扁桃體功能減弱,無法擊退外部抗原,相當於給細菌侵入打開了大門。

所以治療乾癬, 就要降肺熱,強化扁桃體,借助扁桃體的噬菌作用保護身體,全面提高免疫力。扁康韓醫院用沙蔘、桔梗、金銀花、麥門冬等十餘種藥材,按照黃金比例製作的韓方生藥治療乾癬,有清肺和潤肺作用,同時也能提高免疫力和自癒能力。

五臟之首—— 肺臟的功能得到強化,皮膚的汗孔和毛孔打開,把積累在各處的廢物和毒素排出去,不僅可以治療乾癬,還可以根治異位性皮膚炎、黑痣、痤瘡、老年斑等各種皮膚疾病。另外人體充滿元氣的話,呼吸器官正常運作,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肺炎、肺氣腫、肺纖維化、支氣管擴張、肺癌等各種肺系統的疾病也自然得到了預防和治療。

在用韓藥治療的同時,配合使用飲食療法並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治療就會更加順利。菸和酒會使人體狀態變差誘發乾癬,最好戒掉。規律的生活和充分的休息要基本保證。其實很多乾癬患者在身體疲勞或壓力大的時候免疫力下降,病情更加惡化。通過運動讓身體出汗,登山、跳繩、韻律操、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可以排出體內廢物,一天20~30分鐘日光浴可以讓心情放鬆,對治療也有幫。減少肉食和油膩食物,多吃蔬菜、水果、海藻類、魚貝類、豆類、穀物,這些營養豐富的食物可以強化人體免疫力,因此也對治療有益。(節選自徐孝錫《扁鵲了願在扁康》,有刪減。)

※※※※※※※※※※※

我不再流黑色鼻血了

我是來自中國大陸的鄭先生,今年83歲。

我有五十年菸齡,退休前在自來水公司工作。當年的工作要做電纜頭,我沒注意戴口罩,吸了很多化學毒氣,開始也沒注意到什麼。2002年退休後的一天,我無意中發現頸後長了一個小包,起初像被蚊子咬了一樣,包很小,後來越長越大,長到像一個鴨蛋那麼大,疑似腫瘤。2016年我到加拿大居住,那時開始流黑色鼻血,每隔一兩天就流一次。和我一起工作的幾個朋友都是頸後長包,流鼻血,最後確診為鼻咽癌,所以也引起了我的注意。在報紙上我看到徐院長的傳統醫學系列講座,覺得很有道理,就讓家人買扁康丸來服用。

2017年2月我開始服用扁康丸,並嚴格按照一個月一瓶的劑量服用,服用四個月期間僅出現一次流鼻血的現象,這堅定了我繼續服用的信心;在2017年12月時我又出現一次比較嚴重的流鼻血現象,但我沒有害怕,一直堅持服用,後來出現過幾次排毒現象,逐步有了更大的改善;到2022年4月就很少流鼻血了,即使偶爾流鼻血也極少有黑色的了。這幾年我都是大陸、香港、加拿大輪流住,身體還可以適應長途旅行,而且自從服用扁康丸我幾乎很少看醫生了,也很少感冒,後背也不痛了,頸後的包雖然還在,但是不痛也不癢,也不影響我轉動脖子。疫情後我一直生活在大陸,出門買菜、做飯,胃口也不錯,日常生活沒有不便的地方。有人問我為什麼不去醫院檢查?其實身邊朋友被確診鼻咽癌後,進行手術化療,健康狀況沒有什麼改善,反而生活質量大大降低。我很感謝扁康丸,是扁康丸幫我控制住病情,身體才沒有繼續惡化。

最後我非常感謝我的家人和孩子們,他們從一開始就很支持我服用扁康丸。希望我的治療過程對大家有一些幫助。

(扁康丸全球服務中心提供)

扁康丸全球服務中心

(國語/粵語 24小時專家諮詢)
• 電話:800-210-5501
• 網址:www.pyunkang.us 

責任編輯:孫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