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NGO全球集結 人本無國界

NGO集結研討 盼有效率整合資源 配合政府協助 以消弭全球各地資源分配、貧富不均、飢餓、疾病四起的異常社會結構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2年09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陳錫暉台北報導)為了消弭全球各地資源分配、貧富不均、飢餓、疾病四起的異常社會結構,各國非政府組織(NGO)紛紛集結,為更有效率整合資源,NGO日、韓、菲、緬、越、香港及聯合國難民總署馬來西亞分部代表,相聚一起並作聯結全球之專題研討。

副總統吳敦義表示過去台灣受國際NGO組織幫助很多。而現在台灣有能力了,應當幫助其他國家,以作為回饋。工作人員表示,NGO組織的救助工作可粗分為緊急援助,包括第一時間蒐救、引導避難及提供糧食與水;另一部分則是長期發展,如災後重建的長期作業,義診、教育以及各種建設。

NGO組織中的「知風草」專員說,他們在越南及柬埔寨當地作兒童教育、蓋教室、作急難救助,最近更與當地寺廟接觸製作化生爐,避免焚燒大體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不分膚色、種族、國籍 全力援助

主持人王增勇也說,NGO援助世界各地,良善立意與成效同樣重要;因為沒效率的執行,便是在浪費資源、浪費時間。另外由於NGO在世界各地運作,首先要考慮的就是資金來源,及各國政府在面對NGO時,所做的種種考量。

台灣邦交國有限,政府會將資源集中於邦交國身上,而至善社福基金會執行長洪智杰從NGO的人道角度去看,卻不這麼認為;不論颱風、海嘯、震災過後的第一現場,總是可以瞧見NGO不分膚色、種族、國籍,在自己陌生的國家進行第一時間救援。「但,」洪智杰說,「有時我們也會吃閉門羹。因某些場合會讓當地政府覺得『我們自己就能Hold得住』,而讓一旁專家急得跳腳,因為他們看到了事件的盲點。」

與政府互補 共同救災

「不過各國政府能做的部分還是比我們的多。」洪智杰說,只是政策下來後,也許只能落實在某個範圍,無法更細緻。這時就是NGO發揮的時候,填補災後縫隙、與政府互補,「他們大範圍;我們精緻化。」

美國獨立部門執行長Ms. Diana Aviv也提到與政府間的又愛又恨:「由於金援取得不易,有時政府也會補助NGO,不過當你要求愈多的資源,隨之而來的就是政府對你的控制也愈多。」所以資源的需求與自主性的平衡,常是NGO討論的話題。◇

(責任編輯:李婉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