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總理府的華裔女科學家(5)

第一份工作
夏青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 ,

1997年底,海倫完成了悉尼大學機械系博士學位並開始了她的第一份工作,在澳大利亞和美國的聯合油品公司(mining consulting company)出任摩擦學專家。開工的第一天,老闆就交給了海倫一個任務,到印度尼西亞的一個美國金礦去處理一個長期沒有解決的問題,大型卡車CAT-793B失效問題,這問題苦了他們好長時間,並給公司造成了巨額損失。

海倫來到礦山,十幾台CAT79B運輸礦石的卡車,在什麼地方運行都正常工作,唯獨來到這家礦山就出現漏油狀況,像中了邪似的無法解決,只有不停地替換液壓缸。這樣長期使用不但浪費時間,而且損失礦山幾千萬停工費用(down-timebill)。

礦山裡的人都以疑惑的眼光看著這位專家,言語中流入著對海倫的沒有信心。海倫已經習慣於在一個清一色的男人的領域裡工作,一開始總是被盯著看臉蛋,接下來就要用智慧來征服這些大男人了。她總會開玩笑的說:「不要以貌取人哦!」

「剛上山那天,他們正在開會,以為我是新來的秘書。聽了一會他們的討論,我知道他們正在談論那個關於卡車失效的問題。我就順嘴問了一個技術問題,他們當時就都把頭轉過來,注意力全集中到我這邊來了。我把事先做的初步分析和想法說了一下,這下他們可來興趣了,要求我多解釋一下,總工程師也說,你們要全力為海倫提供調查條件。經過調查、分析、實驗,二個星期後,我找出了原因,為此贏得了美國礦山上下工程師們的刮目相看和尊重。全礦山裡都在談論一個女博士解決了一個大問題。大家喝酒慶祝時有幾個年輕的工程師問我,學什麼專業能成為摩擦學專家?我告訴他們這需要綜合知識。

回到澳大利亞後,公司立即免去原來需要6個月的試用期,即日轉正,加薪一萬,還獎賞到巴利島度假一周。接著海倫被提升為失效分析部經理,那時她才加盟這個公司不到一個月。

「我不是天才,我只是努力而已;為了母親的夙願,我選擇了工科這條路,選擇了這輩子做一個科學家的命,沒想出風頭,只是特別熱愛我所做的事而已。其實在與男人並肩作戰的日子裡,我常常忘記自己是個女兒身。」

「媽媽總是告誡我和妹妹,女孩子一定要有自己的事業,要獨立、自立、自愛、自強。她說青春有二種,一種是短暫的,一種是永恆的,容貌占前者,智慧是後者。自信也能讓人變得美麗,一個有內涵又有外在的女人會青春永駐。」

--轉自看中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2012奧運聖火在倫敦點燃,奧林匹克精神隨著聖火已流傳逾百年。來自五大洲的體育健兒以「自尊、自信、自強」鑄造著「更快、更高、更強」。競技場上,不但展現了各個國家民族的精神面貌和綜合素質,更體現了運動員個人超越自我、不斷更新、永保蓬勃的朝氣……這亦是港產世界冠軍Lisa Cheng鄭麗莎的寫照和夢想!
  • 2001年帶著滿腹夢想﹐隻身由臺灣來到美國﹐10年努力奮鬥﹐勇闖好萊塢﹐林芳君(Andrea Lin)逐漸在美國演藝圈打響自己的知名度﹐面向世界﹐為幫助沒有自信的女性朋友﹐從各方面提昇自己﹐了解美國﹐融入社會﹐將於9月15日、16日舉辦辣妹訓練營(Hottie Camp)。
  • (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哈佛大學統計學系主任,來自中國上海的華裔學者孟曉犁近日被任命為該校藝術科學研究生院(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GSAS)院長,並已於15日上任。孟曉犁接替前任院長、歷史學教授布蘭德(Allan Brandt),他因病於自二月起卸任開始就醫。
  • (shown)一個非本科系出生的弱女子,改變臺灣百貨業界櫃姐與各大企業制服的文化,帶動了制服界的時尚,為出走大陸而呈現蕭條的臺灣紡織業帶來上億商機。從制服再到高級訂製服,廖佳琳浸淫在時尚服飾的世界中,對於美麗的追求,始終如一。
  • 美國科學家在老撾北部發現6.3萬年前人類頭骨,顯示「現代人類」早在6萬多前年已經在東南亞大陸定居,而且最早的澳大利亞人很可能是來自那裏。
  • 台灣國寶低音天王郭金發,半世紀的唱歌生涯,從17、8歲 一路唱到現在,唱過上百首經典歌曲,更以一首《燒肉粽》紅遍全臺街頭巷尾。演唱過上百首膾炙人口歌曲的郭金發,每一首經典歌曲都反應了歌迷生命中不同階段的故事。
  • 坐落於首都堪培拉的澳大利亞總理府,聚集著胸懷大志的輔政要臣,滿腹經綸的賢人雅士、文韜武略的精英良將,其中有一位東方女子,淡然、從容,在總理府裡出入,在人們的視線外辛勞,和澳洲的同僚們一起默默為總理內閣醞釀、謀劃,決策攸關國家安全的科研、民生大事的方案。她的英文名字叫海倫,她是總理內閣的高級科技顧問。
  • 坐落於首都堪培拉的澳大利亞總理府,有一位東方女子--海倫,淡然、從容,在總理府裡出入,在人們的視線外辛勞,和澳洲的同僚們一起默默為總理內閣醞釀、謀劃,決策攸關國家安全的科研、民生大事的方案。她的英文名字叫海倫,她是總理內閣的高級科技顧問。海倫在她的博士論文的扉頁上寫到:「感謝母親給了我這美好的生命和無盡的愛。」
  • 我與科學的緣分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後天母親刻意培養的。我的天性中,喜歡文學多於數理化,從小耳濡目染的都是中外小說,我們常常因為愛看小說而挨母親的訓,她說我們「抽鴉片煙」,浪費時間。在媽媽的督促下,我漸漸地喜歡上了數學和物理,喜歡數學的嚴謹性,講邏輯,有規律可循,像一首美妙的音樂。喜歡物理的趣味性,像小說,像故事,每碰到一道難題就非常興奮,一種面臨挑戰的興奮,解題後的快樂,令人陶醉。
  • (shown)「讀博士是一個非常孤獨的旅程,對誰都一樣,沒有人與你搞一樣的課題,你的結果也一定是世界上第一次才有的,你搞的研究也一定是前人沒有搞過的,否則你就得不到博士學位了。…高中畢業全部都懂,大學畢業似懂非懂,碩士畢業只有一點不懂,博士畢業全都不懂。等到博士畢業走出洞天,已是人到中年。…海倫融入了澳洲的主流社會,她熱愛這個第二故鄉。她說:「澳大利亞在我的心裏,中國在我的夢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