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特展吸人潮 台博物館定位易混淆

人氣: 41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0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徐卉台北4日電)國立歷史博物館長張譽騰今天表示,近年博物館常藉國際特展吸引人潮、錢潮,但其實這並非博物館本務,認為特展應該節制。

文化部今天邀請加拿大文明博物館商業合作與資訊管理主任高文(Nicolas A. Gauvin)來台,舉辦「加拿大文明博物館—國際發展及展覽策略與經驗分享」座談會,與張譽騰展開跨館對談。

加拿大文明博物館建立於1856年,為北美最古老的文化機構之一,其館藏及展示主要呈現加拿大人文歷史和文化多樣性。

高文首先提到,加拿大文明博物館有幾個永久展區,主要呈現加拿大社會歷史、原住民文化,另外有5個短期展覽空間,會經常和國際互動邀展,文明博物館也經常將產品巡迴世界各地,包括德國、英國、美國紐約、日本、中國大陸等。

高文認為,加拿大文明博物館隸屬中央文化機構,必須努力發展合作網絡,因為他們也有財政上的壓力,要不斷重新調整,找新機會。

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近年也經常和企業合作特展,藉此獲得新視野、新策展方式,以及最重要的是由人潮帶來的錢潮。

張譽騰表示,國立歷史博物館一年經費新台幣2億元,一半用在人事費上,加上政府現在每年刪5%的經費,所以只能透過特展來增加收入,但也有人擔心博物館定位會因此混淆。

他指出,特展展期中,需要大量人力投入,相較博物館本來業務在無形之中被放在較不重要的位置,的確需要思考。

張譽騰也說,最早的兵馬俑特展吸引大批瀏覽人次,但後來的華夏文物特展就只剩10到15萬人次;美術展覽也一樣,最早米勒有6、70萬人次,畢卡索,梵谷就慢慢下降,最近的米開朗基羅只有18萬人次、米羅則是12萬人次,全都在退燒,辦特展要更加謹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