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佳節的問候

作者:伊鈴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隨著平安夜的鐘聲敲響,喧囂的城市變得聖潔而寧靜。在華麗的聖誕燈飾妝點下的千門萬戶,此刻正聚集在五彩繽紛的聖誕樹旁,互贈禮物,相互祝福,吃聖誕大餐,歡度西方人的傳統節日——聖誕節。

聖誕節是慶祝耶穌基督的誕辰日,是一個帶有宗教色彩很濃的節日。因為它水晶般美麗的神話故事,因為它傳播愛和希望,也因為它的喜慶和溫馨,從而成為全民歡慶的節日。

童年的美麗記憶

紫薇住在加拿大多倫多,談起聖誕節,總讓她心裡頭甜滋滋的。「小時候媽媽曾跟我講過這樣的故事,聖誕節前夜,有一個慈愛可親的聖誕老人會乘著馴鹿拉的雪橇,挨家挨戶,從煙囪進入屋裡,給小朋友送禮物。」

「直到小學6年級時,我跟同學談起聖誕老人的故事,有的人說沒有聖誕老人。那時開始有點懷疑,回去問媽媽時,媽媽回答很肯定,聖誕老人是真的。直到上了國中,才徹底明白,原來是媽媽扮演了聖誕老人。」

「雖然沒有見過真正的聖誕老人,但我仍然十分感激媽媽給了我幸福快樂的童年,讓自己的生活多了許多美麗回憶。」紫薇說。

趁節日聯繫感情

Herry 移居加拿大20多年了,擁有3個可愛的兒女,他認為客廳裡的聖誕樹是聖誕節不可少的,也要布置一些室外燈飾,烘托節日氣氛。平安夜,他會盡情地享受溫馨、愉快的節日。

聖誕節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節日,他認為,過節的其中一個重要意義,是讓你關注親人、朋友。中國人比較內向,平時不會有事沒事跟親戚、朋友講一些好聽、祝福的話,到了節日可以盡情地說。也趁節日給親戚朋友送點禮物,表示一下節日的問候,聯絡感情。禮品不在貴重,重要的是有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留後路為什麼這麼重要?對我們為人處世有多少的幫助?實是當下無法去解釋的……
  • 對於同一件事物的看法,人人總是有許多不同的立場。有些人對於自己的立場,總保護得很紮實,也就是堅守原則,但有時,太過堅守立場,或許變成固執,到顧人怨。如果可以變通一下,有個彈性的共同原則,才能製造雙贏的局面。
  • 人的可塑性很低,卻又常自以為是的教導孩子。其實跳脫來看,觀察整個場景,孩子的表情及表現,就是我們的翻版。好真實的照妖鏡啊!沒有人在當父母之前,就有經驗。所以父母照著自己父母的模式,繼續教導自己的孩子,卻忘了自己當初當孩子時,氣得七竅生煙的模樣。
  • 前幾天和同事一起去騎馬,因為我們都沒有騎馬經驗,所以馬場的工作人員給我們做了一個簡單的培訓,如何讓馬停下,左轉、右轉等。其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說「請相信你的馬,它們都是受過良好訓練的馬,它們知道自己再做什麼。」
  • 教育家史賓塞說:「教育孩子從尊重孩子開始;怎樣尊重孩子呢?問問自己你要別人怎樣尊重你,就可以得到答案了。」
  •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如果你是惡魔,就會遇見惡魔;如果你是天使,那麼必然就會遇見天使了。
  • 有句老話說「養兒方知父母恩」,這句話非常正確,沒養過小孩的人很難有深刻的體會。另一句話是「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就值得商榷,因為有很多父母對子女抱著或多或少的愧疚感,總想要孩子得到最好的,卻不知道該怎麼教養孩子才最恰當;還有些父母出發點是好的,最後卻把親子關係越搞越糟。
  • 我經常在課堂上跟學生演練「正反合」的思辨。譬如「快與慢」,「快」有什麼優點、缺點?「慢」有什麼優點、缺點?別人會有什麼感受?我們會有什麼感受?透過不斷正反合的思辨,與對感受的體悟,我們才會慢慢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什麼時候不該做什麼,而這就是相對的「對」與「錯」。
  • 原本男孩的活潑好動也算是天性,無可厚非,但是身為家長,最擔心的就是接到孩子頑皮後的結果──同學家長的電話投訴。
  • 畢業典禮後整理教室,發現阿杰將整疊媽媽寄給他的信,棄置在回收桶中。看來他還是無法原諒母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