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珍惜中国民族文化承传的西人

人气 12
标签:

【大纪元2013年05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王睿美国圣地亚哥采访报导)居住在美国加州圣地亚哥的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收藏家比雅•罗伯茨(Bea Roberts)在过去十多年间多次到中国少数民族居住地,体验风情,收藏各种民族服饰。对比前后十多年发生的变化,她惋惜传统的消亡。为此她举办了多场免费展览,向人们展示她收藏的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希望告诉人们,“经历了时间洗礼的传统是无价的。”

在与《大纪元时报》的专访中,罗伯茨谈了她在过去十几年中,在中国旅行的见闻和感想。

*******

“当年我们乘坐一辆破旧的校车,开到没有路的时候,还有一段崎岖的山路需要我们徒步行进。那里的苗族人们很好客,他们远远地看到你来了,会带着他们自家酿制的米酒来迎接你。然后,我们会集中在一个小广场,他们会自发的为我们演奏竹笛,载歌载舞。”

家住德尔玛(Del Mar)、76岁的比雅•罗伯茨(Bea Roberts)女士回忆起16年前去中国贵州山区苗乡的景象,仍倍感怀念。

在那次旅行中,身为织品专家,珠宝设计师和收藏家的罗伯茨第一次接触到中国少数民族的服饰,促成了她与中国少数民族的不解之缘。她出版的《正在消失的传统》图文并茂地讲述了她在中国贵州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经历。

罗伯茨的私人收藏品“正在消失的传统:来自中国西南的织品与珍宝”目前正在卡尔斯拜德市(Carlsbad)的威廉•克能艺术厅(William D. Cannon Art Gallery)展出。

罗伯茨曾为圣地亚哥Mingei博物馆创立讲解员团队,并做了六年团队主管。阅历丰富的罗伯茨骄傲地称自己为“无所畏惧的旅行者”。

图:比雅•罗伯茨收藏的侗族刺绣男子龙袍外套。(William D. Cannon Art Gallery提供)

图:比雅•罗伯茨收藏的苗族婴儿背包。(William D. Cannon Art Gallery提供)

图:比雅•罗伯茨收藏的中国少数民族服饰。(William D. Cannon Art Gallery提供)

图:比雅•罗伯茨收藏的苗族木梳镶银头饰。(William D. Cannon Art Gallery提供)

图:比雅•罗伯茨收藏的中国少数民族服饰。(William D. Cannon Art Gallery提供)

图:比雅•罗伯茨收藏的中国少数民族服饰。(William D. Cannon Art Gallery提供)

初访苗乡 体验淳朴乡情

中国有56个少数民族,占全部人口的9.4%。贵州省是至少18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1997年,罗伯茨与朋友们一行五人在一名当地向导兼翻译的带领下,初次涉足贵州省中南部山区的苗乡。

罗伯茨回忆说,“那里的地势险峻,有高山,有峡谷,交通不便。因此,那些山中的少数民族村落与外界隔绝,人们很淳朴,过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

“那些小山村在山顶上,寸土寸金,到处是梯田种植水稻,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那里几乎没有任何设施,我们住在一座老式俄罗斯建筑里,像个大碉堡,长长的走廊,只有一个共用的厕所,有时有水,有时没有,而且有一半的窗子是破的。还有些时候,我们会住在村民的家中。”

这一切没有冲淡罗伯茨对当地传统银饰和满是精致刺绣的服装的兴趣,她在那里住了三个星期。

民族服饰承载文化传统

据说苗族从前没有书面文字,他们通过各种刺绣与编制手工来记载他们的历史和表达他们的信仰。所以,苗族的衣服饰品代表民族的特征。这些服装和上面的图案装饰代表着这个民族的历史和价值观,各种手工工艺都是口耳相传,一代一代流传至今。

罗伯茨在书中写道:“当初毛的军队路过这里经常看到一些半裸的,住在山洞里的人们。他们把仅有的衣服藏起来,因为他们知道毛的政府不喜欢不同的风俗。可见这些少数民族把他们的服饰看得多么重要,那是他们的身份和家族财富的象征。”

“现在村里只有老人孩子”

不仅是贵州,罗伯茨多次去过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最近的一次是在2009年。每次去,她都会看到小村庄的变化,公路修好了,旅店盖起来了,游客们纷至沓来。如果说村民的生活条件好了,但那是以他们的传统为代价的。罗伯茨认为正在消失的传统是个大不幸。

“他们曾经很单纯,能够自食其力,把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一代一代沿袭至今。但自从公路建好后,这些都变了。今天的山村里,只有老人和小孩子们在,其他人都到外面打工去了。没有谁顾得上传统了。”

“当我们再次去到村子里时,他们仍然会出来给我们跳舞。但是从他们的面部表情上可以看出,他们不再是发自内心的,他们的表情告诉我他们不高兴。跳舞已经成为一种赚钱的手段。这很可悲。”

“被迫失去的民族文化”

“2009年,我去了北京奥林匹克村,里面有一个少数民族村,比如苗族村,壮族村等等。我看到后,想大声喊叫。因为那里好像是迪斯尼乐园一样,离真正的少数民族的生活差远去了,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我看到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中国。城里人不理解乡村里人们的生活。这种现象在中国的其他地方也有发生。”

“我去过丝绸之路,去过敦煌。那时火车经过敦煌高窟都不停下来,只放慢速度。而现在呢,丝绸之路上到处是旅店。”

“我也去过新疆维吾尔族人住的地方。当汉族人进去后,我看到维族人的生活被破坏了。起初汉人把囚犯们送到新疆,后来在当地发现贵重矿物质,大批汉人去到那里。但他们发现那里的少数民族根深蒂固,必须把少数民族冲散,才能落脚。于是,政府给这些汉人一个任务:两个月之内找到老婆,不然的话,我们会给你找一个。”

“当年的喀什是个令人神往的地方,现在呢,你看报纸,只有暴乱。”

“还有西藏,也是一样的。我去的时候还没有铁路,我看到他们在建铁路,我知道那意味着什么。”

办展览 珍惜文化承传

罗伯茨以下面这段文字作为她的书的结尾:“中国的少数民族的变化有喜有悲。这些少数民族应该享有起码的教育、医疗、市场和与外界的沟通。这些是在迅速的发生着。而令人担忧的是,他们的传统,他们的习俗,他们的手工工艺,正在消失。剩下的只有外在形式上的东西,而从前的家族和社区为了延续他们的习俗而作出的努力正在消失。”

作为一名西方人,罗伯茨有难得的对古老文明珍惜。她的家中陈列着她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珍宝”。她将自己的收藏品展览出来,向全社会开放,免费参观。

上一次展览是在加州大学Davis分校(UC Davis)的设计系举办的。她说,“UC Davis设计系的许多学生是从中国来的,他们来看展览,我发现他们对自己的国家的少数民族一无所知!我希望他们能从我的展览中学到一些东西。”

罗伯茨希望借助这样的努力,使古老的传统得以保存和挽救,希望社会上更多的人能够意识到,经历了时间洗礼的传统是无价的。

“正在消失的传统”(Vanishing Traditions)正在Carlsbad市图书馆旁William D. Cannon Art Gallery展出,到6月2日截止。详情见:http://carlsbadca.gov/arts。

相关新闻
崔健演出服装的变迁:告别绿军装 穿上民族服饰
高海拔保暖术  高山民族服饰风
商业活动活跃 中国民族服饰流失海外
组图:各具特色的西藏民族服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