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奇女傳(21)

佚名
font print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

第十二回 香元參禪難喪吾 太宗降詔討突厥(上)

  卻說尉遲恭在西陵城右,監修西寺,二年工成。尉遲即差人去請八位賢士,齊到寺中盤桓。擇了吉日,請喪吾升座說法。本寺住持香元和尚,上前說道:「小僧自幼在本寺出家。清規戒律並無過犯,紫書丹經、佛典道卷,無不明白。今皇太后洪恩,公爺修造,於佛有光,與僧有緣。待小僧升座說法解經,果有不明之處。然後讓於喪吾不遲。」尉遲恭道:「知不如好,好不如樂,恐爾道行不及喪吾。我明日出一偈言,爾等依韻而和,看是誰高誰下,就不要爭論。」香元不敢再爭,退入禪堂,翻看經書,一夜不睡。到了次日,尉遲恭坐在客堂,請八位賢士并本寺住持,齊來敘說。相見禮畢,依次而坐。

  尉遲恭道:「我有偈言一首,求喪吾、醉月、慧參、香元四位太爺,依韻而和,明日升座說法,以此為試。」眾賢士齊聲道:「請公爺佳作一觀。」尉遲即寫出道:
  心月朗月連天淨,性似寒潭止水同。
  十二時中宮覺照,休教昧了主人翁。

  香元和尚即和云:
  春來花發上林紅,草色青青天地同。
  風月有情誰作主,危樓高坐老家翁。

  喪吾對尉遲恭道:「今看香元大師佳作,佛經道典,包括殆盡,我等萬不能及,貧僧不敢再贊一詞。」尉遲恭道:「爾吾交情猶如兄弟,況是筆墨酬答,何必過謙。」喪吾不好卻意,祇得提筆寫道:
  本來非色亦非空,月映波心萬派同。
  不盡東風今有主,漁舟端坐老蓑翁。

  慧參尼僧和云:
  生意融融春色重,心如穀種機相同。
  耕耘不費人間力,學個天真爛漫翁。

  醉月長老和云:
  無忘無助學真空,一念圓通萬法同。
  太極中間存一點,六根斷絕見真翁。

  尉遲恭將四人所作,一一看完,便對眾人道:「醉月、慧參二師所作,風韻高超流俗,不若喪吾清逸自然。香元則矜持太重,尚未脫化。明日當推喪吾老師升座說法。」眾皆曰:「公爺所論極是。」

  過了一夜,次日,尉遲恭吩咐將寺門大開,許百姓進來觀看。到了巳牌時候,寺中鼓樂喧天,笙管齊鳴。眾賢士扶喪吾禮佛升座,尉遲恭同文武官員向前稽首,口稱:「請大和尚談經演教,代佛宣化。」喪吾合掌道:「佛法平等,無有高下。靈山不遠,即是心頭。《金剛經》云:無人相,是空色之法﹔無我相,是空欲之法﹔無眾生相,是空世之法﹔無壽者相,是空生死之法。《太上清淨經》,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於物,物無其物。此乃太上教人空心、空身、空世之法也。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則與太虛同體,一切俱空。這就是南無不二法門。夫子溫良恭儉讓,與四時合其序,便是真阿彌陀佛也。」

  香元和尚合掌參求道:「啟問大師,何為華池?何為神水?如何謂火裏種蓮花?」喪吾答曰:「性善若水,神明之德,故曰神水。性遇於心中,故曰華池。煉心見性,曰火裏生蓮花。蓮花上端坐著一個金光真人,是性中立命,是性命雙修大道也。」

  香元又問道:「如何為水火既濟?白雪黃芽,是何藥物?」喪吾答曰:「心為火,性為水。心與道依,則水火既濟﹔心與道違,則水火相歧矣。性光皎潔如雪,命宗其色如金,性光普照,命宗密藏,故曰白雪黃芽。」

  香元又問道:「如何為乾坤交泰,聖日聖月?喪吾答曰:「《易》云:乾為首,坤為腹,三華聚頂,五氣朝元,此乃後天。乾坤交泰,猶是小乘伎倆。天命之性,其德配乾,父母意感而生我,其德配坤。鍊我真意,歸我真性,方稱先天。乾坤交泰,立見本來面目。聖日聖月,不過性命之餘光耳。」

  香元又問曰:「真性在何處找尋?」喪吾答曰:「思慮之神,道家謂之識神,儒家謂之人心,佛家謂之密多心,數學謂之戊。性天中本來面目,道云元神,佛云如來相,儒云道心,數學云已。其實是性天中之性地。欲見性天中清風皓月,先尋此性地立腳。立得腳住,方能見性天,這就是真意也,就是玄關一竅也。」

  香元又問道:「弟子敢問:人心、道心在何處分界限?」喪吾對曰:「人心、道心,向靜而又靜之中,自然有個界限,分出表裏。古語云:不無不有,正當中道心也。比如以日月為道心,則風雲雷雨人心也。以天為道心,則日月星人心也。以太虛為道心,則有形跡之天,又人心也。佛云:無而不無,空即是色。道心也,元神也,有而不有,色即是空。人心也,識神也。逐得識神開,纔見元神來。就是本來面目了。」(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自此李靖佐公子理農桑,治甲兵,交結賓客。天下豪傑,無有不知世民之賢者,皆李靖之教也。如此三年,公子志不少懈。
  • 再說朱若虛在路上行了月餘,將及長安地界,路上行人紛紛傳說京中之事:文帝被弒,太子遭戮,太傅伍建章被誅,煬帝竟是廢倫自立。若虛聞之,仰面號曰:「天乎,天乎!吾命之不長也。」
  • 尉遲恭因久病新愈,多飲了幾杯,就昏昏欲睡。若虛尋思:此人日後必是朝中柱石,待他病好,將他薦往越府,也不負我師囑託,遂與尉遲恭在朱仙鎮住了一月有餘。
  • 住了數日,魏徵吩咐兄弟魏徽好生照理家務,不可荒蕪田地,同尉遲恭望長安而來,投見李靖。李靖待為上賓,說道公子世民之賢,懇他二人往見唐公。
  • 無忌心知李靖為唐公招賢之意,卻也不肯說明。秦叔寶道:「既二位兄長皆有歸唐之意,弟為兄等代執鞭之役。」程知節道:「大丈夫孰不願投明主,使名標青史,流芳百世?弟亦聞名久矣。」褚遂良但笑而不言,亦深知李靖之心也。
  • 煬帝登極之日,思量滿朝中惟太傅兼吏部尚書伍建章老成練達,文武欽敬。令其草詔,假為遺旨,以服眾心。誰知伍建章接詔在手,就寫道:「老王身死不明,儲君無辜被殺。天下諸侯,各速興兵問罪,以擒國賊!」楊廣即將建章凌遲處死,夷其三族。
  • 小學生聽了「返我真面目」這一句,料喪吾識破機關,又見喪吾下了法座,有相遜之意,往外就跑,不知去向,喪吾也退入方丈去了。那些看的眾人,都道這個和尚果然有些道行,感得天神下降,不然,那有不上十歲的小學生,就能出口成章?
  • 朱若虛見眾賢散去,每日焚香注水,靜坐觀心見性。天中境界,愈窮愈妙。到了九月初七日,偶染寒疾,天錫、天祿請醫調治。若虛不肯服葯,將書箱中小小一個綿包袱取出來,叫那九歲孫女朱木蘭出來
  • 一日,尉遲恭精神困倦,伏案而寐,忽然聞磬聲嘹亮,嫋嫋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尉遲恭聽之,驚訝不已,起身信步閑遊,轉過曲檻,見一座花園,十分幽靜。
  • 木蘭佩服喪吾教訓,仍然織機,不廢工夫。卻忙中偷閑,服鍊心性。一日,臨窗織布,見日色沉西,入閨中靜坐。一時間,窗外月明,木蘭取書觀看。到了三更時候,侍女掌燈,催木蘭歇息,木蘭也覺身體困倦,睡了片時,忽然寶劍嘖嘖作聲,木蘭即將寶劍拿在手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