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遠離家庭暴力 讓愛常駐家庭

人氣: 13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3年08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是孩子成長的階梯,但是當今的社會中,人們的生存壓力不斷增大,各種各樣的傳播媒介異常發達,即使沒有挨打、即使不見面,各種暴力傷害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而且隱蔽,給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不可估量。要作現代的好父母,需要應對各種新挑戰,父母之道也要學到老,才能與孩子快樂同行。

● 什麼是「目睹家庭暴力的兒童」
  
「房間中有一架鋼琴,上面放著一本數學書,可是一隻耳朵通過窗口卻聽到了隔壁房間裡的打鬥聲,眼鏡、刀子、番茄在空中橫飛…」紐約亞裔婦女中心個案服務部副主任高小帆指著一幅兒童畫說, 作畫的小朋友看見或聽見家庭暴力的發生,即是家庭暴力中常被忽略的受害者「目睹家庭暴力兒童」。

大約90%的孩子會察覺家中暴力的存在。圖為紐約亞裔婦女中心輔導過的兒童所畫。(由紐約亞裔婦女中心供圖)
  
高小帆8月17日在美東聯成公所,以「走出心靈幽谷-目睹家庭暴力兒童之辨識與輔導」為題舉辦講座,她說家庭暴力在華人社區非常多,該中心服務的亞裔群體中,華人所佔個案比例高達 40%,近1,200名華人致電中心,前來求助、接受服務的華人婦女有250人左右。久處於暴力的環境中,兒童心理所受的壓力及創傷的嚴重程度其實不亞於直接的受害者。
  
這是一種看不見的傷痕。高小帆說,多小的孩子都是「耳聰目明」的,即使父母親認為暴力從未在孩子面前發生,大約90%的孩子會察覺家中暴力的存在。 「4至5歲的小孩都可以講的很清楚,第一他親眼看到﹔第二,他們的耳朵都是豎起來的﹔第三,他們看到事情發生後的情形﹔想一想馬上就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90%都會一五一十的複述。」
  
●什麼是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非常普遍,但很多人並不知道到底什麼是家庭暴力?不給生活費、經濟控制,言詞攻擊、恐嚇、嘲笑,情緒蔑視、不說話、不理睬、不關心(冷暴力)等等,很多人不知道這些也是家庭暴力,因為她們的伴侶從未毆打過她們。其實,相較於熱火朝天的爭吵,家庭冷暴力殺傷力更大,簡直能令人「心死」。
  
資料顯示,處於家庭暴力家庭中的兒童比一般家庭中的兒童多了1,500%的機率被身體虐待或嚴重疏忽,許多時候較年長的孩子會因阻止暴力發生而受傷,暴力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有較高風險會濫用酒精與藥物,以及發生偏差行為。
  
高小帆說,除了肉體暴力/身體虐待,精神暴力/情緒虐待外,還有一種新型暴力——暴力電玩,對兒童造成的不良影響也很大,可能使孩子習慣於暴 力,父母不可不慎。
  
「動畫片是孩子喜聞樂見的電視節目,但一些充斥暴力鏡頭的動畫片卻給孩子思考的方式帶來了負面影響,解決問題、壓 力的方法變成以暴力的方式,甚至小孩玩的很久的時候,飯也不吃、覺也不睡,也不出去和小朋友玩了,嚴重占據與家人相處、課業學習、從事其他正當運動活動的時間,造成社交功能低落及不良的人際關係。」
  
她建議父母,透過「娛樂電腦軟體分級委員會」 (Entertainment Software Rating Board) 的類別去了解特定電玩遊戲的內容以及適用年齡,以及制定玩電玩遊戲的規則,何時玩,一次玩多久,以便約束和監督,「如果小孩玩幾個小時都不知道的話,不行,最好讓孩子在客廳玩,知道小孩在玩什麼。」
  
●暴力產生的後果
   
由於兒童年幼體弱,身心還沒有發育成熟,高小帆說,家庭暴力會使孩子對是非邊界不清楚,混淆了什麼是對或錯,形成「暴力可以是愛的表現」的價值觀,孩子還會模仿家中的權威,以為肢體或言語暴力可以解決問題,對比自己弱小的人可以用威脅恐嚇的方式去操控,要展現強悍的作風讓對方順服。
   
經常在父母打罵中生活的孩子,會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可能會覺得都是自己不好,不幸的的事發生都是因他而起,恐懼之下,認為取悅別人很重要, 這樣別人才不會傷害自己,孤獨無助的孩子,會覺得家中發生的事情,沒有人會關心,也沒有人可以管,世界上沒有真正安全的地方,也沒有真正可信賴的人。
父母背後充滿爆怒的紅色火球,比例超大,三個小孩則縮在一起哭泣,目睹家暴留給兒童許多驚嚇的圖像記憶。圖為紐約亞裔婦女中心輔導過的兒童所畫。(由紐約亞裔婦女中心供圖)
  
在家庭暴力中長大的孩子因持續、反覆的經歷暴力,生活中會蒙上一系列的陰影,常感到極端的恐懼、焦慮,憂鬱、害怕,在情緒、生活適應、人際關係上產生問題與障礙,他們認為自己沒有價值、失去自信心,還會因為無法阻止暴力的發生而對自己生氣,感到愧疚,有些孩子因為擔心家人和自己的安危而無法專心課業,與同輩的互動性差,防備心很強,甚至對人充滿敵意,無法入睡、有罪惡感,飲食失調,他們擔憂未來、渴望拯救。
在畫裡生氣時的父親或母親,在小孩看來就像獅子,對於目睹家暴有相當多的恐懼。圖為紐約亞裔婦女中心輔導過的兒童所畫。(由紐約亞裔婦女中心供圖)
  
●遠離家庭暴力,讓愛常駐家庭
   
如何支持目睹家庭暴力的兒童?高小帆說,了解、辨識孩子目睹暴力後出現的身心、情緒上的反應後,最重要是對孩子的支持。「孩子需要照顧,需要愛,需要安全感。要聆聽孩子的心聲,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感受,多花時間陪伴孩子從事健康、積極正向的育樂活動,協助孩子思考解決問題和人際溝通的不同方式。」
  
孩子的喜怒哀樂需要和人分享,有時言語難以表述的事情,孩子卻可以通過繪畫傳達。高小帆指著前面圖一的畫說:「這個小孩聽到了很多、看到了很多、也擔心很多,他在畫裡幾乎把他能想到的、或者會發生的事情,已經發生的都畫進去了,所以父母親真的不能認為孩子不知道,大人不管生活當中有多麼不安定的事情,我們還是要讓小孩可以安定,能解決的盡力解決才是。」
  
高小帆說,對於不擅長、不喜歡表達者, 繪畫、音樂都是孩子放出心聲、抒發情緒的一種好方法。她又指著另一幅畫,畫面上媽媽帶著孩子呆在一個小房子裡,房子剛夠裝他們兩個和一隻小貓,「儘管在這麼小的地方,倆人臉上掛著笑容,雨中的房子讓人感覺安全」,高小帆說,這是一名從家暴中復原的孩子畫的。
房子剛夠裝母親和孩子兩個和一隻小貓,但是感覺很安全,這是一名從家暴中復原的孩子所畫。(由紐約亞裔婦女中心供圖)
  
還有一幅畫,畫面上畫了一朵花兒,上面寫著「老師我覺得你很像一朵花」。高小帆微笑著說:「我們做社工的,孩子信任我們,真的讓我很感動,到現在看了都要掉眼淚。小孩都是很有希望的,將來還有很多路要走,只要我們好好照顧他們,他們都可以像花一樣。」
「老師我覺得你很像一朵花」令擔當輔導義工的高小帆無比感動。圖為紐約亞裔婦女中心輔導過的兒童所畫。(由紐約亞裔婦女中心供圖)
  
●針對家暴婦女兒童所提供的服務
  
許多華人受到家暴時通常不知道怎麼辦, 高小帆介紹,該中心提供個別心理諮詢、支持團體,育樂性活動、課業輔導,並透過遊戲等課程治療,加上志工大哥哥 / 姐姐的角色示範,進而減少目睹家庭暴力兒童的心理創傷。另外評估受害者的安全性後,他們還提供庇護所,安全計畫,陪同婦女到法院 申請保護令,到警察局填寫警察報告,去福利局申請政府福利或向律師諮詢移民問題,法律扶助─監護權、探訪權,甚至沒有身分、受到家暴虐待的,都會協助申請政府的U簽證等。
  
紐約亞裔婦女中心由義工創辦於1982年,成為美東第一個專門服務亞裔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機構,服務包括幫助受家庭暴力、性侵害和人口販賣的婦女兒童和男士。今年秋天還將在曼哈頓華埠中央街開設一個新的紐約市家庭司法中心辦公室,主要為家庭暴力受害者、他們的子女還有被虐待的老人提供免費援助,無須預約時間。在中心處,紐約亞裔婦女中心會有輔導員講中文,提供個別諮詢服務與支持團體。
  
中心提供包括國語、廣東話、福州話、日語、 韓國語、越南語、菲律賓語、印度語等18種不同語種服務。24小時免費多語種熱線電話:1888-888-7702。

(責任編輯:索妮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