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迷途少年 陳彥君無悔付出

font print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意涵台北2日電)在少年觀護所擔任志工的中華民國更生少年關懷協會專員陳彥君,看見許多走錯路的青少年需要幫助,因而走上社工的路,無悔付出。

3年前開始至台北少年觀護所擔任志工的陳彥君說,許多青少年出生自殘破家庭,有的是隔代教養、有的是單親,因為家庭功能不健全,導致這群青少年向外尋求依靠,有些因而做了錯誤的選擇。

「這群被收容的青少年,好像要經歷某些事件或時期,才會真心悔悟」。陳彥君說,她先前輔導過一名被收容的少男,這名少男看見自己的「大姊頭」被士林地檢署聲押後,持皮帶刀自殺,才驚覺自己不想走這樣的路,決心悔悟。

另外還有個案例是,一名少年進入少觀所後,得知女友懷孕,他不想讓小孩一出生就沒有爸爸,因此在少觀所內真心反省,期待早日出所,重新做人。

「同情心與同理心僅一線之隔」,陳彥君說,面對這群迷失方向的少年,不能完全以同情心看待,而是要從他們的角度來看待他們做的事情,用「同理心」體會,才能真正了解他們。

少觀所裡的青少年來來去去,每個人待的時間都不盡相同,因此在所裡的青少年心情大都不太穩定,陳彥君說,為安撫青少年,使他們心情穩定,更生少年關懷協會會安排情緒管理及職涯探索等課程,教導青少年拒絕誘惑。

陳彥君認為,許多青少年只要找到想做的事,就會投入去做,因此不僅為青少年安排職涯探索課程,在少年出所後,也會引導青少年度過找到工作的過度期,並引薦適合的企業,讓這群暫時迷失的青少年,找到人生方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哪裡可以幫助迷途孩子走回正軌?大家第一印象就是少年之家,但很多人都忽略,真正在背後引導孩子走回正路的,可是這些有愛心的輔導員,他們不但有一顆奉獻的心,還要有無比的耐性,為了照顧孩子,就連陪伴家人的時間都沒有,今天就透過鏡頭,來看看這些愛心推手的故事。
  • 【大紀元6月2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二十一日電)周大觀文教基金會2008年希望獎章得主是浪子便當達人黃恩亮、原住民熱音社長王俊超、輔大天使張培容、淡水之星謝明勳、乘風天使劉長蕙等五人,今天由教育部長鄭瑞城、法務部長王清峰等人頒獎並呼籲各界多對成長不適應的青少年伸出援手,使發揮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本質。
  • 財團法人慈懷社會福利基金會為興建中途之家募款,高齡八十的基金會董事長韓秦秀葉及應邀擔任公益大使的藝人包小松、卓義峰呼籲社會大眾伸出援手,幫助新家園早日興建完成,讓迷途兒有個安置照顧的避風港。
  • 美國一名少年四月間獨自登山途中迷路,搜救作業花了兩萬五千美元,主管單位對他處以等額罰款。
  • 【大紀元3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國芳嘉義縣8日電)嘉義縣警察局少年隊今天帶領8名行為偏差國中生至社區作公益,協助2名獨居老人打掃家園。少年隊長王豐榮表示,這8名迷途少年本性並不壞,盼他們從付出過程,激發善良本性。
  • 香港作家沈西城在近日香港書展講座上說,「我們大陸有十四億人,但是出不到這三個人……這是我們香港人的驕傲……為什麼我不講呢?因為一講就涉及到很多問題。」對於香港電影會否回到輝煌時期,沈西城這樣回答:「當然沒有可能」。他亦認為,大陸電影「有很多東西要禁制審批,如果任拍,嘩!不得了!」「我希望中聯辦的人聽到,這是善意。」
  • 劉天富先天就四肢殘障、手腳捲曲,生活起居、大小便都需要他人協助,個性卻非常樂觀,他低頭就著盤子吃飯,咬起杯子喝水,更神奇的是創辦了擁有二百多位會員的「身心障礙者自立更生創業協會」,用捲曲的三根手指頭寫企劃書,一寫十幾個小時,他說「要珍惜每一天,即使明天就死了,今天也要認真的過,不要留下遺憾」。
  • 半年多前,墨爾本一名40歲的男子開始在工作之餘變身「菸頭俠」(Buttman),為墨爾本清理菸頭,迄今為止他共撿拾了近5萬個菸頭。「菸頭俠」希望人們能夠重視菸頭會造成的環境污染。
  • 國際水中攝影競賽World Shootout近日公布獲獎名單。台灣攝影師吳永森拍攝的鮭魚洄游作品,奪得廣角項目第一名,成為亞洲首位獲此殊榮的攝影師。而後,「Sony世界攝影大賽」亦公布獲獎名單,吳永森以同幀作品再獲首獎,可謂雙喜臨門。
  • 一些女性朋友習慣於為家庭及親人們默默付出,甚而連自身健康都不顧。台灣乳房外科醫師江坤俊日前在臉書分享一段故事,女患者為家庭而選擇犧牲健康,發現腫瘤一拖就是2年,令他不捨,當場泛淚。他心疼地呼籲女性「妳就不能爲自己多想一點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