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主动引咎自责的冯氏

作者:罗善

人气 13
标签:

小女孩孝心迫切 打虎救父

晋朝时候,杨丰的女儿杨香,年仅十四岁。有一次,杨香随父亲在田间割稻子,忽然,不知从何处跳出来一只老虎,一下子就把她父亲衔了去。

当时,杨香手无寸铁,心里只想着一定要救出父亲,便全然忘记自己手无寸铁,还是个力气尚小的女孩子。但因救父心切,只见她飞跃上前,一下子就扼住了老虎的颈项,老虎被她突然袭击,震惊之下,丢了杨香的父亲就跑。

这样,杨丰便被年仅十四岁的小女儿,从虎口救下,捡回了一条性命。

那个地区的太守,得知此事后,便奏请朝廷,嘉奖了杨香的勇敢和孝心。

吕坤说:惟义能勇!平常胆小力弱的一个小女子,却能在关键时刻,制服猛虎,救出父亲,全是因为孝心迫切,奋不顾身啊!

张李氏 孝奉瞎眼婆婆

唐朝时候,有个叫化婆婆,名叫张李氏。她相貌很好,年纪在三十岁上下,丈夫早死,张李氏便天天搀扶着她的瞎眼婆婆,去讨饭。她的婆婆脾气很暴躁,而且是个自以为是的人,动不动就骂张李氏。纵然这样,张李氏却仍然很耐心、很细心地孝敬着自己的婆婆。

那地方有个富翁,喜欢张李氏的好相貌,便鼓动张李氏:何不离开自己的瞎眼婆婆,嫁给他、跟他过算了。甚至拿出一百两银子,要来聘她。

没想到,张李氏对富翁义正辞严地说:“你不过一时贪恋我的姿色罢了,但我怎么能那样做人呢?我情愿跟着婆婆讨饭挨饿,也不会嫁给你。”

除了这个富翁,又常常有些青年男子,拿着衣裳或银子,来诱引张李氏,也都被张李氏骂跑了,她还把那些青年送来的银子衣饰等,一一扔到地上。

就这样,她一心侍奉婆婆,直到她的婆婆病死,张李氏竭力将婆婆安葬好,也没嫁人。

她把婆婆安葬好了以后,就削发为尼,一直活到八十八岁,安然仙逝。

十二岁的童养媳 善谏婆婆

明朝时候,有个童养媳名字叫兰姐,才十二岁,看到她的婆婆老是骂她婆婆的婆婆叫太婆的,骂太婆是老不死的讨厌东西。

兰姐就在一天深夜里,避开了旁人耳目,流着泪,跪在婆婆的面前,言辞恳切地说:“婆婆您和太婆相骂,是给晚辈做了一个坏榜样啊!假使将来婆婆年老时,也有人把婆婆您,骂成老不死的讨厌东西,那么婆婆您心里会是什么滋味呢?人人都要年老的,寿长寿短也是天命。媳妇我但愿婆婆以后,能像太婆那般长寿,才好呀!”

那个当婆婆的,听了兰姐这一番话,羞愧难当,幡然醒悟,从此就变得孝敬太婆了。

以后,也许是上天嘉奖兰姐的孝道德行,她的两个儿子,都中了进士。

一个十二岁的童养媳,仍能深明大义,深夜里情真意切地规劝婆婆,真是善谏!若天下人都能如兰姐善谏,则天下就再无像婆婆那样的恶言恶行了。

女儿劝父戒杀禽鸟

明朝有个姓陆的女子,她的父亲常常用铁铳或弹弓打鸟,在他手里丧生的鸟禽,已多得数不尽数。结果陆姑娘的弟弟,在三岁时出水痘死了。那水痘出得很怪,满身都是,一颗颗墨黑墨黑的就像那枪弹子一样。

十六岁的陆姑娘,看着三岁的弟弟,喊着疼痛,满地打滚地死去,异常悲痛。她似乎明白了些什么,便走到父亲面前,跪地哭着说:“父亲呀父亲!你时常射杀鸟,积下太多的孽,所以因果报在了弟弟的身上。倘使父亲你再不悔改,恐怕将来还会有更大的灾祸,也恐怕咱家再也不会有接续香火的男孩了!”

陆姑娘的父亲,听了女儿的这一番话,顿时幡然醒悟,便把所有打鸟的器具,都烧掉了,发誓要戒杀放生,还要敬畏神灵,爱惜字纸,以此来赎从前的罪孽。

而陆姑娘呢,看到爹娘无子,便也立愿不嫁人,而终身在家,侍奉二位父母。这样过了九年。

忽一日,陆父做梦,梦里,看到他家的先人,抱着一个健康活泼的男孩子出来,说:“假使不是孙女儿陆姑娘的一番话,我家几乎就真的要绝断香火了呀!”

陆父醒来,若有所悟。果然,没过多久,陆母真就生了一个儿子。

能主动引咎自责的冯氏

明朝吴子桂的妻子冯氏,家里很穷,但她却勤恳奉养长辈。吴子桂的继母张氏,对待冯氏极不好,动辄挑刺打骂,十分恶劣。但冯氏却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极有妇孝。

继母张氏的恶行,连邻居都看不下去了,纷纷要来劝告张氏,冯氏却一一把她们劝阻回去,还说:“我的婆婆,之所以打骂我,那肯定是我还做得不够好、不够合她意,若你们去劝说她,那就显得是她做得不好、有不是之处,那我可就太不孝而罪更大了!”

吴子桂的两个弟媳,也被这个恶婆婆,打骂得受不了,纷纷起了上吊死了算的念头。冯氏又委婉、苦心地规劝,打消了她们上吊的念头。

冯氏的孝行妇德,更使两个弟媳,感叹惭愧,纷纷暗下决心,要学冯氏的榜样,做个好媳妇、好女人。

宋代杨万里《庸言》中说:“己有过焉,何必人告也?见人之过,得己之过;闻人之过,亦得己之过。”这是加强自我修养的重要方法。

孙氏劝夫

明朝时候,有个叫吴子恬的人,他的继母唐氏,很偏心,对自己亲生的儿子很溺爱,对吴子恬则常虐待。每每吴子恬忍无可忍之际,吴子恬妻孙氏,便耐心地劝住了丈夫。

吴子恬父亲去世后,唐氏又私自瞒藏下千两银子,然后把全部家产分成了三份,一份留给自己养老,一份留给自己的亲生儿子,而另一份,是一点点薄田荒地,就给了吴子恬。吴子恬其实知道唐氏私藏了千两银子,气愤地提出自己也要分一份银子。妻子孙氏,又竭力劝阻了他。

没过几年,本来就教养不好的吴子恬的弟弟,好赌成性,把他自己名下的产业,全都输光了。连老母唐氏的产业产田,也被他卖光了。唐氏及她溺爱的小儿子,一下子无家无业,衣食无着了。

而此时,吴子恬夫妇,却靠辛勤劳动,持家有方,而变得衣食丰足。吴子恬妻孙氏,这时却又一次地劝夫,说:应该把无衣无食、穷困潦倒的继母和弟弟,接回家来供养,并为弟弟戒了赌。

那个继母和做弟弟的,他们母子,终于悔过自新,从新做人了。

老虎尚且通人性

明朝时候,有个叫包实夫的人,他对父母非常尽孝,并且明理守规,颇有学问,在“太常里”这个地方教书。一年年底,包实夫回家看望双亲,行至半路,忽然遇到了一只老虎。老虎衔住了他的衣服,把他拖到了树林里。

在老虎把他放下来,歇一歇的时候,包实夫忍着惊痛,爬起来,双膝跪下,朝这头老虎便拜,说:“老虎呀老虎,你要吃我,我认命了。但是我死不瞑目呀,因为我家还有两个七十多岁的老父、老母!我今天只求求你,能否让我先回家,等我侍奉完双亲,到他们去世后,你再来吃我,我一定自己回到这里来,送给你吃。”

那老虎听完了包实夫的这一番话,竟然不伤害他,默默地转身走了。从此以后,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做“拜虎冈”。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孝心,可以通天感物,使天不降灾,虎不伤害。哪怕禽兽草木,一切有情、无情之物,都可能因人性中的孝意而打动,有求必应,无感不通。物类如虎,也会放下凶残而感服于孝心,所谓“孝感动天”即是也。
(以上均据蔡振绅《八德须知》)@*

相关新闻
酌古鉴今:燕雀之智 实可哀也
酌古鉴今:农夫和名画
酌古鉴今:海鸥不上当  展翅天际翔
酌古鉴今:孔雀护尾的教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