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為了讓別人高興

氣球造型師、魔術師黃昱展訪談

人氣: 5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4年08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杜國輝報導)一隻氣筒,幾千個各色、規格的彩色氣球,裝滿一旅行箱。氣球造型師、魔術師飛凡(原名:黃昱展)從容的取出氣球,用氣筒打上氣,然後左一擰、右一擰,之後上擰擰、下擰擰,大約15分鐘後,一只黑眼圈白絨絨、抱著竹子憨態可掬的熊貓,就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觀眾眼前。

這位神奇的魔術師就是來自台灣、曾在臺灣國家大劇院「兩廳院」表演過氣球內魔術的大名鼎鼎的魔術師飛凡(黃昱展)。

走入魔術讓別人開心

35歲的華人魔術師飛凡在6年前,還在台灣的一個補習班教授數學。在各類補習班激烈的競爭中,如何勝出,成為飛凡不得不去思考的問題。
  
飛凡說:「我覺得要跟別人不一樣才會有贏的機會,覺得魔術或許很不錯,小朋友看了會很開心,小朋友看到氣球也會很高興。所以就把這些東西帶到補習班,當我教數學的時候把魔術帶到裡面去,小朋友們都很有興趣,就更願意學習。我才發覺原來魔術這麼吸引人。」

「但是,補習班的小朋友們還是只有在看魔術的時候是開心的,其他時間都不開心。小朋友不開心,我也不開心,所以,我覺得還不如不教補習班,專門做氣球和魔術表演就好了。」
  
就這樣,飛凡開始學習做各種氣球和魔術表演,開始了魔術師的生涯。

持之以恆自學成才

學習魔術表演要花很多錢,飛凡說,他們是客家人,很節儉,所以,他並沒有拜師學魔術,而是看書自學,他自己也很喜歡學,特別是當能夠憑藉自己的雙手,創造各種各樣東西的時候,感覺非常好,覺得這是一個多麼棒的事情,所有東西都是自己完成的。
  
在飛凡成功的路上,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堅持,不氣餒。飛凡說:「我們客家人的特點就是堅持,比如我可能會遇到挫折,有些地方有可能過不去,但是我會一直嘗試,一次不行十次,十次不行一百次,一百次不行一千次,一直到做成為止。」
  
「一件事我們覺得是對的,就會一直做,不管別人怎麼看。」飛凡提到當初他放棄教補習班專做魔術和氣球的事情,那時,「我爸就跟我講,做這個不會有出息,就是不務正業。但是我沒有放棄,後來陸陸續續出去表演,或者收到客家電視台的採訪,我爸爸看到我的成績,就慢慢放下了成見。最讓我感動的是,去 年過年吃年夜飯的時候,我爸爸就說,希望全家人都跟飛凡一樣站上一個屬於自己的舞台。」
  
至於做各種氣球,飛凡說其實技法很簡單,比如說這個叫熊耳節,這個叫單皰,這叫雙炮,還有環節,只要掌握了這幾個技法,所有的氣球就都可以創造出來。就像房子,結構都是一樣的,只是形狀不一樣。
  
到後來開始製作油桐花,沒有人教(如何製作)這種油桐花的,要自己創造。油桐花是代表客家的花。

飛凡和他製作的油桐花 .(杜國輝/大紀元)
  
當然,還要用心。飛凡說,比如這只史努比可能只要花十分鐘,但是這個金剛狼就要花一個小時,因為他們的精細度不一樣。像這隻孔雀,做出來很漂亮,但是做起來不難;而這只招財貓就很難,要做得很精細。
飛凡正在製作大熊貓。(杜國輝/大紀元)

飛凡和粉絲與剛製作的大熊貓。(杜國輝/大紀元)

誤導—-魔術師的秘密

您知道魔術表演成功的訣密之一是甚麼嗎?—-誤導。當飛凡告訴記者時,記者也是大吃一驚。
  
飛凡說,對魔術師而言,在魔術表演時,最需要注意的一件事情叫做誤導。他舉例說,「當要觀眾看我右手的時候,觀眾絕對不會看我的左手。當我讓觀眾注意那個地方的時候,他們永遠不會注意我在其他地方做了甚麼事情,就像剛才那個魔術,你可以和現場2、3,000人一起做。」
  
魔術的迷人之處重點在於人,在於表演魔術的人。一個再爛的魔術,如果讓一個好的魔術師來表演,能夠讓觀眾開心,就能成為一個很好的魔術。如果一個非常好的魔術,表演出來讓觀眾不開心,不享受,那就是一個很差的魔術表演。飛凡強調說:「重點在於怎麼表達,怎麼樣告訴大家魔術的內容是甚麼。我希望大家看到我的感覺是開心愉快的。」
  
他說:「魔術師有三件事情不能做,不能洩露秘密,不能重複表演,不能事先告訴大家要表演甚麼。」這是學魔術的人第一堂課的必修內容。也就是說:「第一堂就應該學怎麼樣錯誤引導,把觀眾的注意力引導到其他地方,這很重要。」
  
魔術還包含了很多學問,第一個最重要的就是心理學,要察言觀色。飛凡介紹道:「當我發覺你的眼睛沒有看我不需要你注意的地方,我就可以做手腳,但是我又不能讓你覺得我很刻意的讓你去看不到。」
  
飛凡認為,人其實是比較主觀的,當人覺得自己沒看到時,認為就是沒看到啊。可是這個時候,魔術師已經做了手腳,只是觀眾覺得自己沒看到,這就是魔術。「所以魔術重點不是魔術而是表演,他的表情,講話的語氣、聲調和音樂,這才是重點。」

在平凡中創造不平凡

在飛凡看來,魔術人人都會,都很簡單,去魔術店買個東西,你就會了,可是你會的只是魔術而不是表演。表演是經過不斷的訓練,去各個場合嘗試,遇到各種觀眾,好的不好的你才能磨練出自己的風格。所以魔術重點不是魔術,讓別人喜歡你的表演才是重要的。
  
飛凡表示:「要用隨手可得的東西來表演,觀眾才會覺得神奇。在平凡中創造不平凡,這才是不一樣的。」
  
比如,飛凡做的氣球,最近比較紅的忍者龜、怪物大眼仔、雙子星和熊貓。飛凡特別講了最近他們去大峽谷時的故事。他做了一只米奇(米老鼠)和一面中華民國國旗,讓米奇背著到處走。結果吸引了很多人看,並詢問飛凡他們是哪裏的人,因為米奇代表美國文化的卡通人物,就吸引了更多人。
  
他說:「你當鐵的話,你只能被別人吸,但是你當磁鐵,你就可以吸引人。」

未來的打算

台灣有一個魔術協會叫TMA,每年會舉辦比賽。飛凡計劃明年回台灣參加比賽,然後會去國際魔術協會(fism)參加比賽,並在網上加強宣傳。
  
飛凡說,準備到很多景點拍照,叫hakka(客家),再放到youtube上。這樣,人們上youtube就會看到他們變的魔術。所以計劃先借用這些景點來推廣hakka族群。
  
飛凡表示,還將繼續學習,提升自己的魔術表演技術,每天都會練兩個小時。
  
而魔術師David Copperfield的表演是飛凡最為欽佩的。他說:「對於我們魔術師來講,現在看魔術師表演已經沒有了驚奇感,只不過是看熱鬧而言。但是,看 David Copperfield的表演就大不一樣了。我們都很吃驚,猜不到他是怎麼辦到的。」
  
「這才叫精采。如果你讓所有觀眾都能在這個表演中很享受,你就成功了。這就是我想要做的。」
  
飛凡說:「我一直都秉持著我的初衷,做任何事情,都希望讓人家開心。我一直告訴自己,希望看過我表演的人,跟我聊過天的人,或者拿過我氣球的 人,十年二十年之後不一定非要記得我這個人,但是記得當時他們的開心和笑容。我希望他們一直記得,當他們遇到挫折的時候能想到當時的快樂,把他們的不開心都稀釋掉,這就是我希望為他們做的。」

(責任編輯:季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