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異位性皮膚炎衛教手冊 減輕困擾

人氣: 10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4年08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灣台北報導)根據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統計,國內有超過200萬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其中以孩童跟青少年占多數。皮膚構造尚未發展完成的小朋友,容易出現各種肌膚疾病,從發癢、搔抓轉為濕疹,甚至變成異位性皮膚炎。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朱家瑜說,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遺傳體質造成的,國外研究顯示有50%是在1歲前發病,30%患者是在1歲到5歲之間發病,病童長期身體搔癢。

他說明,異位性皮膚炎最重要的致病基因是絲聚蛋白突變,導致角質層功能缺損,皮膚保濕度下降,導致皮膚乾燥與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病灶三部曲為,發癢、搔抓、濕疹,一旦出現濕疹會引起更厲害的搔癢。朱家瑜強調,要特別注意葡萄球菌或是疱疹病毒的感染,嚴重時恐引起敗血症。

皮膚科醫學會25日發表「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共識」和衛教手冊,讓患者了解異位性皮膚炎,接受專業治療。◇

為改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處境,皮膚科醫學會今年邀集全國皮膚科專家,針對此症的診斷及治療,首次共同制訂「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共識」和衛教手冊,於今正式發表,盼能減輕百萬名苦於此症的病人痛苦。(施芝吟 /大紀元)

責任編輯:陳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