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建立風險機制 台學者籲:資訊公開民眾參與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4年08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翠玲台灣台北報導)高雄氣爆事件發生前黃金3小時,中山大學社會系副教授蔡宏政指出,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都不認為丙烯石化原料會外漏,但意外就是出乎意料之外,中央及地方政府都忽略了風險最基本的概念。他希望,藉這事件能建立民主風險治理,包括資訊公開、多元審議及公眾參與。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詹長權則呼籲立法,解決無法管的問題。

蔡宏政表示,只有資訊公開,才能讓民眾了解風險的因果、不確定因素,才會建立對政府決策的信賴,而風險問題只有通過公共信賴才能解決。決策過程一定要有公眾(所有風險利害承受者)參與,風險的承擔才有正當性。

政府強行歸納出日常SOP足以控制風險,蔡宏政說,氣爆顯示所謂的日常SOP就是業者自主管理、沒人在管。而政府決策是黑箱,黑箱處理過程中,找各種理由說明資訊不公開多有道理。每個風險承擔者都有權決定怎麼權衡風險,所以必須公開資訊,讓民眾參與。

「高雄是要工業化還是都市化,還是兩者都要?面臨非常困難的抉擇。」詹長權說,對高雄區域的處理,人民與民間團體都應發聲,他們的未來想像在哪,要都市化,繼續工業區或兩者並存,不是犧牲產量就是減少工業區,不然就是犧牲城市公共空間。如管道經過地區必須劃分限制區及緩衝區,區內不能居住、活動,影響人民居住權益頗大,「這是非常痛苦的決定,不要再逃避」。

詹長權表示,管線安全因為跨行政區,是中央政府的責任,很遺憾,事發到現在看不到中央政府有任何作為。英、美面對這種事,都是由聯邦政府出面,找地方政府、業者、社區、公民團體討論,如何在都市化及管線接近狀況下做更好規範。

詹長權呼籲,立法院停止一切政爭,為這件事設立可長可久的方案,責無旁貸。另外,如果石化業還想生存下去,當然要設立專門機構管理。◇

(責任編輯:尚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