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海洋園丁難復育 認識海膽的軟實力

人氣: 47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5年12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灣台中報導)翻轉「海膽長得像一顆刺球」的刻板印象,台中科學博物館《有膽有識—海膽大驚奇》,展出近百件典藏海膽標本與化石,亮點之一為全世界僅4次發現紀錄,在台首次採獲的「光棘冠海膽」。現場「一秒變僵直」、「牙齒抓娃娃機」等互動裝置,呈現出海膽形態與行為;透過「海膽彈珠台」也教育民眾「被撈捕的海膽需要復育」,海洋生態保育絕非「拿多少還多少」,那麼簡單的道理。

科博館表示,推估全世界海膽種類約700~1,000種之間,台灣約登錄50種,館內則收藏則超過100種;而為了翻轉一般人刻板印象,包括南北極冰洋的魯氏硬海膽和蒼白球海膽,與分佈在深海,長得像塊大餅的柔海膽都在展出之列。

「光棘冠海膽」之所以珍貴,除在臺灣是新記錄罕見標本,2014年在墾丁採獲,也因為他的軟刺比硬刺多,與一般的海膽構造不一樣,推估不作為防禦功能,主要在於增加觸覺等感覺功能。

本次展出,將海膽身體的對稱性、口器牙齒、防禦與運動用的棘刺作為設計元素。研究員黃興倬指出,海膽的口器貼向地面,排泄口位在上方。「一秒變僵直」是海膽的特性,因他的硬刺是結締組織,一旦被刺激,撐多久都不會累,若躲在洞裡撐開身體,要捕捉就很難;海膽的牙齒表面是碳酸鈣,磨損了,新牙會繼續補充永遠都不會鈍掉。

黃興倬也指出,一般被台灣作為桌上佳餚的海膽種類約3種,海膽可食用部分是雌雄的「生殖腺」,富含成熟的軟子與精體,一旦被捕撈,就會失去繁殖機會。而海膽的復育工程並不容易,因為海膽會附著在岩石上,有其地域性,復育時必須植回潛坑洞,相當費力。

助理研究員李坤瑄也指出,過去小琉球的遍地海膽的榮景,如今已不復見,有些已列入保育範圍,卻還是遭入侵捕撈。海膽不只是清道夫,更是海洋「園丁」,他會抑制海藻生長,保護珊瑚的生長環境,同時具「共生」習性,常帶著許多小蝦、小魚一起移動,像是一座「霍爾的移動城堡」。

責任編輯:羅令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