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海洋园丁难复育 认识海胆的软实力

人气: 47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5年12月16日讯】(大纪元记者黄玉燕台湾台中报导)翻转“海胆长得像一颗刺球”的刻板印象,台中科学博物馆《有胆有识—海胆大惊奇》,展出近百件典藏海胆标本与化石,亮点之一为全世界仅4次发现纪录,在台首次采获的“光棘冠海胆”。现场“一秒变僵直”、“牙齿抓娃娃机”等互动装置,呈现出海胆形态与行为;透过“海胆弹珠台”也教育民众“被捞捕的海胆需要复育”,海洋生态保育绝非“拿多少还多少”,那么简单的道理。

科博馆表示,推估全世界海胆种类约700~1,000种之间,台湾约登录50种,馆内则收藏则超过100种;而为了翻转一般人刻板印象,包括南北极冰洋的鲁氏硬海胆和苍白球海胆,与分布在深海,长得像块大饼的柔海胆都在展出之列。

“光棘冠海胆”之所以珍贵,除在台湾是新记录罕见标本,2014年在垦丁采获,也因为他的软刺比硬刺多,与一般的海胆构造不一样,推估不作为防御功能,主要在于增加触觉等感觉功能。

本次展出,将海胆身体的对称性、口器牙齿、防御与运动用的棘刺作为设计元素。研究员黄兴倬指出,海胆的口器贴向地面,排泄口位在上方。“一秒变僵直”是海胆的特性,因他的硬刺是结缔组织,一旦被刺激,撑多久都不会累,若躲在洞里撑开身体,要捕捉就很难;海胆的牙齿表面是碳酸钙,磨损了,新牙会继续补充永远都不会钝掉。

黄兴倬也指出,一般被台湾作为桌上佳肴的海胆种类约3种,海胆可食用部分是雌雄的“生殖腺”,富含成熟的软子与精体,一旦被捕捞,就会失去繁殖机会。而海胆的复育工程并不容易,因为海胆会附着在岩石上,有其地域性,复育时必须植回潜坑洞,相当费力。

助理研究员李坤瑄也指出,过去小琉球的遍地海胆的荣景,如今已不复见,有些已列入保育范围,却还是遭入侵捕捞。海胆不只是清道夫,更是海洋“园丁”,他会抑制海藻生长,保护珊瑚的生长环境,同时具“共生”习性,常带着许多小虾、小鱼一起移动,像是一座“霍尔的移动城堡”。

责任编辑:罗令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