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課綱微調達共識 爭議部分改中性用語

人氣: 81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5年12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北報導)歷史課綱微調日前引發爭議,更引發反課綱運動。專家小組成員、中研院研究員林滿紅說,針對17項爭議,專家小組在充分討論後已有共識,維持微調前的比例相當高,僅有部分採微調後的建議,被外界認為是推翻教育部強推微調課綱的結果。

甫獲學術獎的林滿紅表示,建議把「劉銘傳將台灣建設成中國最進步的一省」刪除,改納清朝對台的建設。專家們認為,講述歷史需用中性形容,不要把個人的感受與想法投射在歷史中,這次做出的建議與指導原則,除了針對此次課綱爭議外,也希望未來十二年國教課綱能遵行。

而之前爭議較大部分,包括微調課綱將敘述「慰安婦」的部分,修正為「婦女被強迫做慰安婦」,以及「原住民」被修正為「原住民族」。專家小組成員、中山女中歷史科教師李彥龍受訪時表示,小組成員對於此部分並無太大爭議,皆回歸採微調前的用詞「慰安婦」及「原住民」。

此外,林滿紅說,鄭家統治台灣時,雖有自身主權,且自行鑄造發行錢幣,錢幣上的「永曆通寶」字樣,是採明朝的年號,可見鄭氏政權自認為是明朝延續的一部分,故稱此時期為「明鄭時期」較恰當。

至於「荷西治台」與「荷西入台」的爭議,她指出,專家一致認為,當時是一個名為「東印度公司」的荷蘭企業治理台灣,雖他們也對台灣原住民徵稅,看起來有主權,實質上只是一個公司,而非荷蘭政府所認定的主權範圍,再對照目前香港所提到英治時期,都採「港英時期」的中性用詞,因此專家認為,採「荷西時期」是較中性的形容。

另外,微調課綱將台灣史內容,依照時序脈絡敘述;在專家諮詢小組討論後,一致認為除了光復後至遷台(1945-1949年)時期,採年代敘述之外,其他時期以微調前的「主題式」呈現,比較合適。這次專家討論,教育部長吳思華回應,完全尊重專家意見,也盼史實能回歸專業、史觀能有不同詮釋。

不過教育部國教署長黃子騰卻表示,「共識只是會議現場發言多且強勢者,建立出來的東西」,國教署已發問卷給各專家,還要調查他們對爭議點的意見,彙整統計之後,還會有第二輪討論,才會有最終結果。對此,媒體質疑為何國教署還要用非公開的問卷調查,作為相關討論及綜整意見的依據?黃子騰回應,問卷是否公開,必須徵詢委員意見。◇

責任編輯:芸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