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歷史課綱爭議 臺專家建議採中性用語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2月21日報導】(中央社臺北21日電)高中歷史課綱微調引發爭議,教育部今天表示,日前專家小組開會,原則是中性話語呈現歷史事實,現完成第一輪討論,之後將舉行公聽會、說明會,並提到課審會,才會正式定案。

高中歷史課綱微調內容出現不少爭議,教育部列出17項爭議,爭議內容包括「鄭氏統治」改為「明鄭統治」、「日本統治」改為「日本殖民統治」、「接收」臺灣改為「光復」臺灣等,教育部成立的「歷史課綱專家諮詢小組」日前也召開會議,討論17項爭議。

教育部國民及教育署表示,目前課綱專家諮詢小組舉行第3次會議,第2、3次會議已針對爭議點進行討論,會中也列出原則,希望用中性話語呈現歷史事實,目前已完成第1輪討論,但僅是專家意見,之後還需舉行數次會議、公聽會、說明會等,並提到課審會討論,才會正式定案。

課綱專家諮詢小組成員、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林滿紅表示,日前專家小組開會得到初步討論結果,用語應以「中性」為原則,因此建議調整部分用語,也有部分維持微調前用語。

以微調前課綱「鄭氏統治」和微調後課綱「明鄭統治」爭議為例,林滿紅表示,專家建議改用「明鄭時期」較中性的用語,「荷西治臺」或「荷西入臺」的爭議,也建議改為「荷西時期」。

而「清代治臺」或「清廷治臺」爭議,林滿紅指出,專家建議改用較概括性的「清朝治臺」,而慰安婦不是只有被迫與否的觀點,還有很多戰爭相關問題可探討,建議陳述「慰安婦」即可,不加被迫字眼。

林滿紅表示,目前傾向保留的爭議內容就是「日本統治」、「日本殖民統治」,專家建議可從「日本統治時期」、「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日本時期」等3選項擇一,將等之後開會再進行討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