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天冷壓力大易感染病毒 小心顏面神經麻痺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5年02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陳文敏台灣苗栗報導)日前一位81歲奶奶發現自己臉部緊繃腫脹,且家人觀察到奶奶無法順利地做閉眼以及嘴部動作,懷疑是腦部中風引起的症狀,迅速就醫後經診斷為「貝爾氏顏面神經麻痺」。

苗栗大千綜合醫院高壓氧治療中心張筱君醫師建議,「貝爾氏顏面神經麻痺」除了藥物及復健治療外,也能同時進行高壓氧治療,以加快病患恢復的速度。

張筱君表示,「貝爾氏顏面神經麻痺」是指急性發病之單側週邊性顏面神經麻痺,導致的可能因素包含病毒感染、面部吹風著涼及自主神經不穩導致顏面神經血管收縮缺血,造成顏面神經發炎。

張筱君提醒民眾,任何年齡均可能發病,但以20~40歲較常見,通常為急性發病,約數小時至1~3天內疾病特徵會漸趨明顯,主要症狀為一側面部輕度疼痛、表情肌肉癱瘓、額頭紋變淺或消失、及不能皺眉閉眼等狀況。

張筱君指出,患者的眼淚無法進入鼻淚管,因此眼淚會從眼周流出,就像是流眼淚一樣,稱作「鱷魚淚」。除此之外,患者會有鼻唇溝變淺、嘴角下垂的現象,露齒微笑時嘴角會歪斜,而且因為嘴巴邊緣的口輪匝肌癱瘓,導致進行嘴巴鼓氣或是吹口哨之動作時會有漏氣的狀況,較為嚴重之患者,因臉部頰肌癱瘓,致使嘴巴無法輕鬆完成閉合動作,故常會有流口水的情況。

張筱君表示,由於神經修復速度比一般軟組織都慢,且加上對於缺血、缺氧反應非常敏感,因此張筱君醫師建議在發病初期,可接受高壓氧的治療,一般治療之劑量大多在2-2.5大氣壓的環境下呼吸100%純氧,可以提高顏面神經受損的恢復速度。

張筱君說,高壓氧治療可以快速促使血管收縮,減輕神經通道內的壓力,迅速緩解因發炎或水腫對受損神經的壓迫,並促進發炎之神經組織及水腫症狀的消退,改善神經組織缺氧狀態,避免因過長時間缺氧造成神經軸索的受損及破壞。除了快速降低腫脹發炎的壓迫外,張筱君醫師表示在高壓的環境下,血液中的氧氣溶解分壓提高,可以迅速提供更多氧氣給受損之神經,使神經組織有氧代謝旺盛,改善受損神經纖維的缺氧狀態,加速神經的恢復。

雖然目前對於貝爾氏顏面神經麻痺的發生原因尚不是很明確,但臨床上提到的可能因素,包含了病毒感染、面部吹風著涼,及自主神經不穩,因此天氣冷或病毒性感染,甚至因為生活壓力過大而造成自律神經調節不良,都可能引發症狀。

張筱君提醒民眾,在天氣寒冷外出時記得要穿戴溫暖,並盡量維持規律且正確的生活作息,就可以減少「貝爾氏顏面神經麻痺」發生,如果發現有任何相關症狀,應盡速就醫才能得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責任編輯:鄭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