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重新启动—日本创造死了?

标签: ,

【大纪元2015年03月12日讯】“ 创客 ””一词第一次走进中国总理的工作报告。此时此刻,何不看看曾以创新著称的日本?回首过去,随身听、子弹头、电饭煲、马桶盖……一系列日本创造曾经引领世界。昔日的辉煌是否还会重现?

东京市中心,沉重的金属大门,看上去好像什么秘密基地。秋叶原区一家典型的办公楼内,这是一家专供有创新构思人使用的高科技工厂。

这个“创客空间”内配有价值高达10亿日元(850万美元)的设备。把概念转化成产品所需要的所有设备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包括最新的3D打印机。

DMM.make Akiba创客空间占用大楼的三层,总面积为2000平米,每周七天昼夜向会员开放,每月会费三万日元。

投资创客空间的互联网公司DMM.com总裁龟山启史(音译Keishi Kameyama)说,“ “这些机器怎么转、干什么的,我根本不懂,现在我们还赔钱。””

“但是,我想给年轻的工程师提供这样一个空间,让他们可以集中精力创造自己想创造的产品。”

外行看来,创客空间不过是个容纳空间,向公众提供技术支持、生产设备、教育机会等服务(就像图书馆、社区中心)。日本是一个以创新著称的国家。

我最喜欢的日本创造是东陶(TOTO)的电动马桶盖。我非常吃惊,2011年大地震和海啸之后不久,在宫城县气仙沼的临时庇护所内,我居然也看到有这样的马桶盖。

但是,我开始深入了解日本曾经著名的创新精神随后如何发展时,感觉却很困难。

归根结底,改变世人听音乐方式的索尼随身听是1979年问世的,子弹头1964年就已经运营,大概也就是在同时,东陶将第一个高科技马桶盖推向市场。

不过自那以后,却很难再看到“革命性”的产品。那么,日本创意死了吗?

龟山说,““ 我们一直在创造优秀产品,但是我们不擅长推向国际市场。””我在东京长大,那时就曾用过日本电信电话NTT DoCoMo的移动电话,随时可以收发电子邮件,远远早于黑莓或者“爱疯”。

后来,我到BBC在新加坡的办公室工作,两年之后才发现,原来在日本使用过的同样服务—imode在新加坡其实也存在。

我记得当时我曾经想过,如果你不能把产品卖给那些熟悉你的人、又怎么能赢得国外那些根本没有听说过的人呢?

同样的问题现在依然存在。我联系一家为索尼提供创新方案(索尼工程师可以将其转化成产品)的公司,但是我的采访请求被拒绝,因为对方“实在太忙”。

那就公司告诉我说,在他们看来,“ “BBC宣传介绍根本没用””,因为他们的目标客户都在日本、不是外国。

撇开市场营销战略不说,日本还能构思出下一个随身听、下一个能够引领世界的“大家伙”吗?就好像苹果、三星那一系列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平板手脑等等等等。

岩佐拓真(音译Takuma Iwasa)曾经受雇于松下,后来创建了自己的消费电子产品公司Cerevo,该公司也是秋叶原创客空间的主要租户之一。他说,““ 任何一家公司都有能力制造出创新性产品。””但问题是,公司管理层是否会允许你制造(成品)、投放市场。”

“索尼推出随身听的时候公司规模不大。东陶的高科技马桶也一样。我并不认为只有日本才存在这个问题,但是,公司越大、冒险也越难。”

“大公司—不管是否日本公司,都很擅长系列性创新,也就是给现有产品升级,因为这肯定有销路。但是,他们不太擅长创造市场上从来没有存在过的东西。”

他说,秋叶原的创客空间有许多小公司,目前处于索尼发明随身听的阶段,也有投资商热衷于为这些梦想投资。

那么,政府能够帮忙吗?安倍经济学的第三个箭头是要鼓励创新。

““ 也许这是日本特有的现象,在我创建Cerevo的时候,对刚起步公司的支助不多。不过,提倡创业这一点还是有点帮助的。””

但是,DMM.com的龟山认为,政府仅仅是在向旧有体制投资,他说,““ 我自己也不是创新人,我理解。政府不知道如何鼓励创新。所以,他们只是在找大的电子公司洽谈、给他们钱。” ”

“ “但是,我希望看到政府帮助这里这些年轻的发明家。因为,他们才是日本创新的未来。””

索尼的随身听给如何听音乐带来革命性变化(AFP)

著名的日本创新

子弹头列车 1964年
方便面 1958年
卡拉OK 1971年
随身听 1979年
PS游戏机 1994年

相关新闻
游客消费成经济支柱 日本“观光立国”见效
中国房企远洋集团遭清盘呈请 股价跌10%
人民币遭遇多重贬值压力 今年已下跌逾2%
不敌价格战 日本车企5月在华销量均下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