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帶著夢想 陳聖源邁向下一個目標

加國最大教育局 華裔教委主席成長的故事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5年03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周行報導)加拿大多倫多公校教育委員會主席華裔居民陳聖源(Shaun Chen)的成長過程,可以說是不斷從一個頂峰到達另一個頂峰的過程。總是要為社區帶來改善的心願及勤奮主動,幫助他達成了一個接一個目標。
  
「對我來說,公共服務一直是我生活中巨大的組成部分。」陳聖源對《大紀元》說,從高中、大學時代就是這樣。「能給社會帶來改善,總是很令人驚喜。」
  
陳聖源從小就喜歡參與社區活動,從中也練出了傑出的領袖才能。中學畢業時,他獲得「最佳男孩:卓越的全能學生(Best Boy: Outstanding All-Round Student)」稱號;高中的最後2年,他是士嘉堡青年理事會(Scarborough Youth Council)主席,期間他與市內其他的年輕人組織一起,創立了多倫多青年內閣(Toronto Youth Cabinet)。
  
在多倫多大學讀書期間,陳聖源當了2年本科學生會主席(student governor);2000年他被麥克林雜誌(Maclean’s magazine)評為「加拿大100名關注青年(100 young Canadians to watch)」之一。
  
2006年,陳聖源第一次參加市選就獲選為多倫多公校教育委員,當過2年半的教委副主席。8年多後,他在這個舞台上又走到了頂峰,當上了教委主席。同時,下一個舞台的門已經向他打開,陳聖源今年1月被推選為士嘉堡北區聯邦自由黨國會議員候選人後,又有了下一個目標。

重視教育

陳聖源能有今天的成就,與他重視教育及熱衷社會服務分不開。除了學習好外,他中學時期就在士嘉堡總醫院、St John』s Ambulance等機構做義工,獲得很多榮譽獎。1999年他獲得安省青年義工獎章,2013年獲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鑽石獎章。
  
上世紀70年代,陳聖源的父母從印度移民加拿大。陳聖源說,80年代的士嘉堡,華人學生很少。「我確實知道在課室裡只有自己是華人的感覺。」
  
他說,他父母來到加拿大後,在生活上有了更好的機會,但也有被分別對待的經歷。這些早期的經歷使他形成了爭取改變的想法。「我想保證,我們有一個平等的社會,人人都有同等的機會獲得成功。」
  
「教育是我生命中的巨大部分。通過教育,我才能夠學到東西及獲得機會。我相信,對想孩子成功的家庭來說,教育很重要。」他說,參選聯邦議員將使他有機會考慮推動一個全國性的教育計劃,「這將會是我有所作為的一個機會」。
  
他說,加拿大還沒有全國的教育策略,「從我自己的經歷,我明白教育在我的生活中有多重要。」
  
陳聖源在多倫多大學獲得電腦科學及公平研究2個學士學位、社會學教育碩士學位,工作後仍在繼續攻讀社會公義教育博士學位。
  

跟著夢想走

回顧所走過的路,陳聖源認為,想為社會帶來改善是他的原動力。他說:「我那時很年輕,就是有一種做出改變的想法……。我們父母總是鼓勵我,去做我感興趣的事。他們從不推我去選擇某個方向。」
  
他說,想帶來改變的話,有很多事可以做。「對我來說,為了能帶來改變,我投入了自己的職業」。所以,「在2006年,我沒有猶豫就決定參加多倫多教育委員的選舉。這是我從大學畢業(研究生畢業)的同一年。」
  
陳聖源被麥克林雜誌評為「加拿大100名關注青年」時是19歲,是上大學的4個月後。他說:「那是一個驚喜」,因為預先不知道自己在被考慮之列。雜誌考慮的是他在高中時當士嘉堡青年理事會主席的故事。
  
大學期間,陳聖源為多倫多市議員做過義工,後來將在讀的電腦工程轉為電腦科學,然後選讀了第二專業:平等研究。他說,他很享受為議員工作的那段經歷,「那時我沒讀政治課程,但我知道,公共服務正是我想做的。」
  
陳聖源把跟著夢想的感覺走,看作他成功的要素之一。他說:「我很自豪能成為多倫多第一個華人教委主席,也是最年輕的主席」。年輕人找到生活的意義,完成教育,追逐夢想都非易事,但應該不斷努力,「跟著自己夢想的感覺走」。

最享受是能帶來改變

陳聖源在當教育委員期間曾當過計劃及優先委員會主席,管理、財政及可靠性委員會副主席,營運及設施管理委員會副主席,紀律委員會行動主席。
  
2008年,陳聖源參與推動作為第二語言的英文課程(ESL),為移民學生爭到了應得的福利。他說,當時政府每年有8,000萬支持ESL課程,但僅花了4,000萬,其他的4,000萬被用到其他地方去了。委員會最後以「非常接近的投票結果,同意了那個動議,保證我們撥出另外的1,150萬元,支持移民學生。」
  
他說,從那年後的EQAO測驗結果,可以看到移民學生的成績不斷提高。「那對教育委員會來說,是一個巨大成功。」
  
「那時是挺困難的一個決定。」他說,「我總是相信,當你看到不對的東西,你必須說出來,並提出挑戰。」
  
陳聖源說,「能在多倫多教育局做出有意義的改變,我絕對感到享受。」

面對困境接任教委主席

多倫多公校教育局多年處於各種麻煩中,上屆教委主席被認為是被迫提前幾個月退休了,代理主席在去年10月的市選中沒選上,新選上的教委有一半(11人)是新面孔。市選後不到1個月,教育廳長就派人去調查教育局的運作。
  
陳聖源去年12月當選教委主席,正是教育局被調查的時候。陳聖源說,去年12月之前,教委內部分歧很大,教委與教育局職員間的分歧也很大。所有這些,導致公眾信任度下降。「當教委們希望我帶領董事會繼續向前走時,我接受了這個挑戰。」
  
陳聖源說,過去的這段時間,「可能是我作為教育委員的近9年裡,所經歷過的最富挑戰的時段」。最近的日子,「我每天工作15小時」。
  
他說,面對時間短,工作量大,要求高的挑戰,他們舉辦了各種相關的討論會,舉辦了10多次公眾諮詢會。「在這4周內,我們盡了最好的努力。」
  
陳聖源說,這次教委之間很配合,「對於我們應對這些挑戰的方式,我感到很自豪。」

期望未來

加拿大人將在今年10月投票挑選新一屆聯邦國會議員。如無意外,陳聖源不久將辭去教委主席職位,全力投入聯邦競選,他的競選話題將涉及教育。陳聖源說,他一直與家長接觸,「我看到有些學生餓著肚子來到學校,沒法學習。對我來說,保證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成功,每個家庭都有公平的成功機會,這很重要。」
  
他說:「這是加拿大夢的一部分,也是我父母來加拿大時抱有的移民夢的一部分:能得到好的生活,為孩子的未來提供一個機會。」
  
對於在士嘉堡當了超過8年的教育委員,陳聖源表示幸運。他說,他一直在政府與選民間起一種橋樑作用,與各族裔團體及居民合作,為他們爭取權益。士嘉堡北是個新選區,約有40%的居民是華裔,也有很多其他的族裔社區。他將一如既往,「保證納稅人的錢獲得合理使用」。
  
回想所走過的路,陳聖源說,「這是一個難以置信的人生歷程。當我看回去,我生活的一部分就是為社區作貢獻,推動重要的議題,為公眾服務。不管在哪一級政府服務,這都肯定不會改變,我會繼續為我的社區爭取利益。」

責任編輯:岳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