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逸事:偉哉 前賢詩人

作者:鄭重
font print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文學史上的「元白」,即元稹與白居易的並稱。

唐代詩人白居易與元稹(779—831年)非常要好,白居易〈與元九書〉中說:「與足下小通則以詩相成,小窮則以詩相勉,索居則以詩相慰,同處則以詩相娛。」幾十年中 ,寫詩作賦,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都取得了好成績。形成了一種在唐代乃至中國詩歌史上獨樹一幟的自然流暢的風格。他倆相互切磋的精神,為後世文學界樹立了光輝的典範。

白居易非常器重元稹的詩,曾下苦功認真學其特色,每獲新作,就愛不釋手,既使在勞累的旅途中,也從不間息。有一次在船上,他竟讀到破曉,直到眼疼,方纔休息; 有時,蠟燭點完了,便躺在黑暗中背誦。815年,白居易被貶為江州(今江西九江)任司馬時,他還將元稹的「短少麗絕」的詩一百首,抄在屏風上,朝夕詠誦。白居易在 創作詩歌中,注重吸取元稹的長處,他寫成的千古絕唱〈琵琶行〉就吸收了元稹〈琵琶歌〉的養分。

元稹也愛白居易的作品,在閬州(今四川閬中)做官時,也將白居易的詩題寫在寺壁和柱子上,視為珍品,隨時吟誦。在寫作上也學白居易的體裁與風格。他的代表作〈連昌宮詞〉就是借鑒了白居易〈長恨歌〉的題材和「新樂府」的體制寫成的。

白居易與元稹,相互學習,互相器重,有白居易的詩為證:

君寫我詩盈寺壁,
我題君句滿屏風;
與君相遇知何處,
兩葉浮萍大海中。

白居易與元稹間「小通則以詩相成,小窮則以詩相勉,索居則以詩相慰,同處則以詩相娛」。這是中國詩人之間,互助互勉,共學共進的高風亮節!

大哉華夏詩國!偉哉前賢詩人!@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他出的上聯本應是「枇杷結子」,結果寫成了「琵琶結子」,學生們無法對出下聯。一學生將先生的上聯,告訴父親,父親見是「琵琶結子」四個字,便寫了「嗩吶開花」對句,叫兒子交給先生。
  • 曹操與隨臣楊修路過途中的曹娥碑,見碑的背面,刻著八個字:「黃絹幼婦、外孫齏臼。」曹操起初不解其意,欲問楊修。楊修正要解答,曹操擺擺手說:「等我想想。」
  • 根據這句詩的內容是寫一個志雄氣猛的武將馳馬戰鬥,輕捷得就如一隻鳥那般的意思,大家揣測脫落的是甚麼字。
  • 李白的「一叫一迴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每句用三個相同的數詞,把時間、地點、景色、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使人讀來,餘味無窮。
  • 當時白居易在文壇上尚未嶄露頭角。顧況認為他只是書生之輩、一個無名小卒罷了,不但沒有熱情指點他,反而故意戲謔地說:長安米價貴,白居不易…
  •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雖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 前句寫竹,寫竹子的姿態;後句寫桂花,寫桂花的幽香。也不能說寫得不好,只是寫得「實」在,而無新意。
  • 一個「綠」字,就把春風帶來的景象,非常形象地表達出來了。我們眼前立刻喚起了垂柳飄絲,芳草如茵,生機勃勃的江南春色。
  • 宋代詩人謝學士,一生寫了三百餘首蝴蝶詩,因此得名「謝蝴蝶」。他對蝴蝶的各種習性,洞察幽微,瞭如指掌,曾寫出不少佳句。
  • 《元詩紀事》記載:趙孟頫是趙宋王室的後裔,善工詩、書、畫,在南宋末年,頗有名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