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臺反課綱闖教育部 警方逮捕33人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5年07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陳懿勝臺灣臺北報導)臺灣反課綱微調學生23日深夜11時35分,架長梯翻牆突襲教育部,一度佔領部長室。中正一分局接獲教育部報警後,警方在現場逮捕33人,其中包括3名記者,引發爭議。臺北市長柯文哲24日晚間發表聲明,他對臺北市警察局侵犯記者採訪自由一事致歉。

反課綱學生闖入教育部 11高中生責付家長

課綱微調黑箱作業引發各界抗議,不僅民團接連抗議,全臺200多所高中更在臉書串聯強烈反對。「反黑箱課綱」學生及民眾23日深夜,架長梯從教育部北側合作社屋頂闖入教育部中庭。臺北市中正一分局表示,「反黑箱課綱」學生及民眾利用深夜以長梯違法侵入教育部,並破壞部長室大門,堆疊桌椅、長櫃阻止警方進入。

台北市中正一分局副局長李權哲24日召開記者會,說明關於反課綱學生與民眾闖入教育部事件。(陳柏州/大紀元)

警方現場逮捕闖入的學生及民眾,並以束帶綁人,共有33人被逮,包含24名學生、6位民眾,以及自由時報記者廖振輝、苦勞網記者宋小海、公民記者林雨佑等人因採訪需求隨學生進入教育部,然而卻在警方淨空行動中一併遭到逮捕,甚至手機、攝影器材等也遭沒收。

臺灣反課綱學生24日凌晨衝入教育部。(方惠萱/大紀元)

臺北地檢署上午由主任檢察官陳明進,偕同偵辦檢察官陳舒怡前往教育部勘查所有事證;另3名檢察官則前往保六總隊進行複訊,訊後11名未成年入侵者均視為嫌疑犯學生全責付家長帶回。

警方逮捕的另外22人則移送北檢,臺北地院下午訊後依毀損罪,諭令3位採訪抗爭活動的記者及3名民眾各以1萬元交保,另12名以2萬元交保,至於4名闖入教育部長室人員則各以3萬元交保。然而宋小海、林雨佑、廖振輝以捍衛新聞自由為名,均拒絕交保,後來檢方妥協退讓,決定改將3人限制住居後無保釋放。

針對反課綱民眾及學生入侵公署、毀損公物行為,教育部長吳思華(中)24日表示,這次學生脫序做出錯誤示範, 教育部決定忍痛訴諸法律途徑。(陳柏州/大紀元)

臺教育部長:忍痛提告

針對反課綱民眾及學生入侵公署,毀損公物行為,教育部長吳思華24日表示,這次學生脫序做出錯誤示範,教育部決定忍痛訴諸法律途徑。他說,這次反課綱行動是有少部分政黨人士隱身於後,把學生推到第一線,「這是不道德的」,呼籲各方節制自重,勿以抗爭凌駕專業。

課綱爭議從去年就開始,主導課綱微調的「課綱檢核小組」並未受到專業教授認可,這並非這陣子才發生的事,學生也不斷要求面對面對話,為何不先擱置高度爭議的課綱,再展開共識的和解,有何為難之處?

吳思華說,2014年課綱程序已完備,在行政完備下必須讓通過事項繼續進行,要改變也要有同樣程序,自己即使身為部長,無權也無法停止已通過的事情。

臺北市長柯文哲晚間發表聲明指,媒體記者本於採訪職責,於陳情抗議現場採訪,乃是受憲法保障的自由。他對臺北市警察局侵犯記者採訪自由一事致歉。(陳柏州/大紀元)

柯文哲:為北市警侵犯採訪自由致歉

柯文哲晚間發表聲明指,媒體記者本於採訪職責,於陳情抗議現場採訪,乃是受憲法保障的自由。他對臺北市警察局侵犯記者採訪自由一事致歉。對於在教育部抗爭的高中學生,柯文哲說他以同樣身為高中生家長的身分,想跟這些學生說「孩子們,你們勇氣可嘉,辛苦了,請保重!」

柯文哲在聲明中另表示,他剛就任市長之際,即要求警方與各媒體溝通在陳情抗議現場的採訪SOP,警方應在現場穿上標註「媒體聯絡」背心,作為現場指揮官與媒體新聞記者間溝通協調窗口。但昨天教育部衝突現場未能依SOP進行,他將要求臺北市警局1個月內,針對陳抗事件採訪SOP,與相關媒體記者組織檢討並取得共識。

此外,柯文哲表示,有關北市政府與警政署間的權責問題,北市府也會盡快於近日擬定SOP,以確認中央與地方權責區分,避免基層員警於執法時陷入為難的情況。至於昨晚事件,檢察官既已介入偵辦,盼儘速釐清相關事實真相,以安民心。

臺灣反課綱學生24日凌晨衝入教育部。(方惠萱/大紀元)

反「黑箱課綱」微調

中華民國教育部課程審議會去年1月微調高中國文和社會領域課綱,預計於今年8月正式上路,其中部分內容如公民科「人權保障與立法」章節,刪除白色恐怖、良心犯等詳細舉例,改以概括性陳述;兩岸關係的演變如三不政策、開放探親、國統綱領、辜汪會談、飛彈危機到世界分工體系下的兩岸經貿關係,也都加入課綱。

另外,歷史科「日本統治」改為「日本殖民統治」,「接收」臺灣改為「光復」臺灣等修改,尤其課綱微調的「10人檢核小組」成員,以及「課綱委員會」的歷史系教授中,有幾位與統派的「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及統派刊物「海峽評論」關係密切,且成員無「台灣史」及「原住民族」為專業的學者,引發「黑箱」爭議。

多位教授、本土社團批評,修訂不符合民主程序、不具專業性、以政治力指導教學甚至有企圖消滅基層歷史教育中的臺灣主體意識,並一面倒以「大中國意識」作為未來課文撰寫之標準。教育部回應,沒有所謂的「去臺灣化」,微調後反而更強化臺灣主體性,只是回歸到事件事實。

責任編輯:黃小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