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陳聖源:期望幫助年輕人就業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5年08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周行多倫多報導)已經當了9年多倫多教育委員的陳聖源,正在參加聯邦國會議員競選,希望能在聯邦政府推動全國教育計劃,幫助年輕人就業。

8月16日,陳聖源在士嘉堡北選區的競選辦公室開幕。出席開幕式的,有華人和東亞人、南亞人、白人及其他文化背景的社區人士。前來祝賀的嘉賓中,有爭取連任國會議員的麥凱(John Mckay)、 陳家諾,以及多倫多市議員李振光。

在這個地區當了9年多倫多教育委員的陳聖源,已經歷過3次市選。他說:「參加聯邦選舉,這是一個很精采的經歷。對我來說,還是同樣的方式,就是去傾聽居民的聲音,並為他們爭取福利。」

陳聖源說,他在拜訪居民中,發現很多人期望看到改變。比如交通問題,目前這個區的居民乘公車去市中心需要一個半小時,「這時間太長」;很多家庭談到生活成本上升,但工資沒有上升,有人需要工作很長時間,或同時做幾份工作。「對我來說,這不能接受」 。

最令陳聖源擔憂的還是與教育相關的問題。他說,在拜訪居民時遇到一些已經大學畢業的年輕人,這些人說,他們在家,是因為沒能找到工作。「下午1時,他們在家坐著」。有些大學畢業生被迫回學院上學,改讀別的學科。

陳聖源認為,建立一個全國性的教育計劃,能給年輕人就業帶來改善。他說,這樣的計劃將分析未來經濟發展及職業需要,以及如何通過各種教育和培訓方法,使年輕人能滿足將來的職業要求。他表示,「要改善經濟,要支持中產階層,需要考慮我們的下一代有甚麼機會」。

民主體制 人人能參與

陳聖源是一個普通移民後代從政的典型故事。他說,他父母移民加拿大時基本沒錢,也沒機會上高等院校讀書。他們經歷了新移民遇到的語言不通等典型問題,但他們能努力工作,買了車,買了公寓,後來買了房子。

他說,他當時在士嘉堡上小學時,那裏到處是農地,父母在這買公寓是因為能付得起。班裡只有寥寥幾個華人學生。這段經歷激勵他後來積極參與社會服務。他把自己看作有中國文化背景的地球村公民。

積極參與社會服務,給陳聖源帶來了很多榮譽。2000年在多倫多大學讀書期間,他就被《麥克林》雜誌(Maclean’s magazine)評為「加拿大100名備受關注青年(100 young Canadians to watch)」之一。2006年第一次參加市選就獲選為多倫多公校教育委員,之後當過教委副主席及主席。

陳聖源建議居民通過投票積極參與政治。他說:「民主體制的好處是,你可以找你的議員,去倡議改變。」

勤奮工作有回報

陳聖源相信,勤奮工作會得到好結果。他說,他剛獲選多倫多教委時,發現政府給ESL英文學習計劃的撥款是8,000萬,但教育局僅花了4,000萬,其他的4,000萬被用到別處去了。他花了很多時間聽取家長意見,發現不少新移民學生沒法參加ESL課程。

後來陳聖源在教委會上提出了動議,成功使ESL的開支增加了1,000多萬元。之後幾年也看到移民學生的成績不斷提高的效果。

現在,陳聖源去拜訪居民時,要關心的事不限於教育了,但以前工作的成果仍使他感到鼓勵。他遇到很多以前他幫助過的居民,有些只是以前在電話上談過話,但沒見過面的家長,他們認出了來拜訪的陳聖源。他說:「這最使我感到滿足。因為這就是我做這些的原因,代表居民去爭取,去做正確的事。」

責任編輯:文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