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發展桃園埤塘文化特色 借重英國建築團隊

人氣: 18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5年08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桃園報導)桃園為「千塘之鄉」,埤塘是桃園的文化特色,也是地方發展的記憶,「2015桃園國際陂塘工作營」,希望借重來自英國專家豐富的規劃經驗,與國內的建築團隊、文史工作者、建築相關科系的學生,討論桃園埤塘與都市發展的可能及未來,發展埤塘獨特文化特色。英國AA建築聯盟學院、倫敦大學金匠學院暨Territorial Agency主持人John Palmesino教授,開幕時以「城市發展的第三種想像」為題發表專題演講。

「2015桃園國際陂塘工作營」進行為期9天的工作營,參與學員在工作營期間將實地探訪分布在桃園各地不同發展背景和環境樣態的十座陂塘,利用田野調查、遙測科技和攝影技術,詳細觀察記錄各個陂塘的消長歷史、使用情形、持分組成、邊界環境利用方式等,瞭解地域資源的變遷,進而剖析每一座陂塘獨特的「性格」和活化的潛能。

學員們藉由高解析度數值地形模型、影像特徵控制點及空載光達點雲資料等精準的地形資訊,利用3D軟體繪製陂塘水體、堤邊、周圍道路和房屋等,進行繪圖和製作模型,最後提出與在地市民生活、經濟生產和文化緊密連結的陂塘保存活化策略。為了藉由這次活動喚起市民對陂塘人文地景和都市發展的關注,並創造在地參與公共議題討論的機會

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埤塘是桃園的文化特色,從日治時期到現在,在台地的地形上,先人用一畚箕、一鋤頭人工開鑿而成,這是桃園特有的灌溉系統,埤塘與都市發展的歷史軌跡有密切的關係,不論是地名或聚落,埤塘保留著地方發展的記憶。

每一口埤塘都有它的生命及歷史,需要妥善討論保存方式;「八德埤塘生態公園」每年的遊客超過20萬人次,市府依照生態工法塑造,也提供作為生態教育。青埔高鐵站的「青塘園」,經過復育後,可看到許多水草、昆蟲、鳥類、魚類等自然生態景觀,未來也將建立遊客中心與生態教室,讓更多人看到埤塘轉型為生態公園,明年的台灣燈會,也將在青塘園設置「新桃花源燈區」,藉此機會讓遊客看到桃園的埤塘特色。

責任編輯:呂美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