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雲:中國遍地高樓大廈為何還不是發達國家?

人氣 840

【大紀元2016年10月24日訊】復旦大學張維為教授在去年一場名為《中國信心》的著名演講中曾分享過他的個人感受:當你從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飛到紐約紐華克機場,你會感受到什麼叫做從第一世界的機場到第三世界的機場。

6月初我結束德國考察,當我從陳舊逼仄的柏林機場回到巨大嶄新的首都機場三號航站樓時,同行的記者朋友笑著說道:「發展中國家的設施,就是發達!」

過去數年,我多次往返於美國、日本、歐洲,在跨文化的交流和觀察中,類似的感受還有很多:

從布魯克林髒亂的河濱公園遙望曼哈頓島,我覺得似乎並不比從外灘眺望陸家嘴更令人驚歎。從杭州到上海,和諧號曾以每小時350公里的速度飛馳;但從東京去仙台,東北新幹線的速度卻鮮能超過250公里。在德國漢堡,當地正如火如荼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但所用互聯網技術卻並不比北京的更為先進……

三十年前,當一個中國人來到美國,會被機場、高速公路、超市、摩天大樓所震撼;而對於今天的中國人來說,這種視覺衝擊感已經蕩然無存。於是乎,問題來了,為什麼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怎樣才算是發達國家呢?

當然,是否是發達國家,可以用很多指標來衡量,例如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國民收入、人均壽命、識字率、工業化水準……但近年來我在跨國旅行和採訪中,漸漸形成了一些主觀判斷方法。概括來說,發達國家會不計成本地做三種付出。

首先,為弱者付出。正如決定一個水桶容量的,不是長板而是短板;評價一個國家的發達程度,判斷標準不是強者的高度,而是弱者的地位。

弱者地位體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漢堡,公交巴士到站後會利用液壓側傾車身,方便腿腳不便的老人或殘疾人上下車;在東京,所有地鐵車門上都刻有盲文告知盲人所在車廂位置;在美國紐黑文,政府補貼令當地窮困人群得以和耶魯醫學院博士生住在同一幢公寓。

為弱者付出,這首先意味著成本收益完全不成比例的金錢付出(例如服務盲人和老人的公共設施不產生經濟效益),這是社會強者為弱者買單。反之,過度追求金錢效益,由弱者為強者買單,則是社會不發達的表徵。

為弱者付出還意味著整個社會的精神昇華。在漢堡,一位思科公司經理向我展示他利用捐款開發的難民醫療服務集裝箱,專為湧入德國的難民提供醫療幫助。

在很多人看來,帶來社會問題又不產生經濟效益的難民不受歡迎,而思科的這位經理卻堅定地說:「他們需要幫助。」當人道主義精神超越實用主義精神,當整個社會出現大量願意不計成本服務弱者的社會群體時,這個國家必定是發達國家。

其次,為細節付出。注重細節品質,而非宏大外觀,這或許是我所走過的發達國家的共性。東京成田機場或許不如北京首都機場現代化,但新宿街頭的公廁設施,絕對堪比北京五星級酒店。雖然中國一座三線城市的高樓大廈都不遜大阪,但在日本,無論我到再偏僻的小城,都可以放心直飲自來水。

為細節付出,還意味著急不得。在紐約布魯克林區,當地好友為我介紹當地社區發展。在一塊荒地前,朋友說由於該地曾被用作化工廠廠房,當地政府花了40年時間仍未完成土壤和水體污染的清理,因此即便地價很貴也不得不閒置荒廢。

面子易學、裡子難補;經濟發展可以很快,但社會發達則需要耐心。吹噓高樓大廈硬實力,忽略生活品質軟實力,這不是發達國家心態。

再次,為未來付出。在人口僅有12萬人的德國小城博特羅普,我拜訪了剛成立不久的大學HRW,這是這座城市的第二所大學,共有70多名教授。市長蒂施樂說:「我們需要為城市的未來投資。」這讓我聯想起我的故鄉,全國百強縣排名第一的江陰,擁有36家上市公司、160萬人口,卻沒有一所真正的大學。

在博特羅普,我還拜訪了一所名為「未來之屋」的公寓改造專案,改造的目的是令建築更加環保節能,但改造成本通過租金回收卻至少需要15年。面對如此不經濟的方案,投資者的理由很簡單:這是未來。

在油價便宜的美國,美國人民僅僅為了一個環保理念,自2000年以來購買了160萬輛比同等汽油車貴一倍的豐田混合動力車普銳斯。在德國,為了支持綠色電力發展,德國人民在過去十年忍受了電價翻番。

所有這些看似沒有經濟理性的行為,實則都是為未來付出。如果一個國家的居民只斤斤計較眼前經濟利益,只願意為廉價的服務和商品買單,不願意為未來做長遠規劃和投資,則這個國家很難從「跟隨發展」的發展中國家升級成「引領發展」的發達國家。

結束在德國的訪問後,我頗為感歎,落後的高鐵網路、陳舊的基礎設施、低矮的建築,德國似乎沒有大多數中國人以為的那麼「發達」。「什麼叫發達?」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專家海甯‧埃勒曼如此反問。發達的建築、發達的鐵路、發達的技術……「這些都只是實現目標的工具,而非值得追求的目標本身。」

微評:在許多網友的心目中 ,張維為是一位典型的令人討厭的毛左,是一位言不由衷善於吹捧的「歌德派」。記得2015年5月,我寫過一篇題為《胡星斗教授用理性觀點將馬屁精張維為駁得體無完膚》,批判的就是張維為的「馬屁觀點」。然而,本文的觀點我要為張維為喝彩、為張維為點贊!如果說張維為演講的三部曲即《中國觸動》、《中國震撼》、《中國超越》,系假話連篇的馬屁文字的話,那麼這篇《中國遍地高樓大廈為何卻還不是發達國家?》,則是將假話剔除得乾乾淨淨的諍言實話。我的一些熟人朋友中,總是一看到中國城市的高樓大廈就認為中國發展得很不錯,似乎已經接近美日歐洲的水準了,其實,興建高樓大廈就像做一個吉尼斯記錄的大蛋糕一樣容易,尤其是在我們這種體制的國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可以不顧民意集中全國或一個地區的財力搞建設,興建投資量巨大的工程項目或建築物簡直有如探囊取物般的「利索」,而在歐美國家,一筆大的開支必須經過議會批准。由於民選政府的資金必須優先用於民生,所以發達國家的高樓大廈並不比中國多,但涉及民生的投資比例,卻遠大於我們。張維為說得好:評價一個國家的發達程度,判斷標準不是強者的高度,而是弱者的地位。難怪歐美國家不惜血本投資於弱者、投資於細節、投資於未來。在這方面,中國該好好向歐美國家學習才是。

--轉自作者博客

責任編輯:南風

相關新聞
陳丹青:我為何不看中國的聯歡晚會
中國一週大事解讀:江猴年大凶 中共危機彰顯
橫河:從上海女孩逃離看中國農村衰落的根源
一個中國公民回國辦身份證的屈辱與煎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