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雄影五大紀錄片 反思高雄空污與原民悲歌

人氣: 19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6年10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怡欣台灣高雄報導)今年的「高雄電影節」特別推出「紀錄高雄」系列,以實驗、紀錄片形式呈現高雄人文故事,涵蓋政經脈絡下台灣百年糖廠、舊戲院風華,及反思石化汙染下的環境正義。首映當天導演們也會出席映後座談,與影迷共同暢談。

常涉及女性勞動與原住民議題的柯妧青導演,以「林班歌」為主題拍出《誰在山上唱歌》,唱出原住民早期山林勞動的悲歌。「我們靠勞力換取貨幣,迷迷糊糊去林班賺錢,最後犧牲的是對土地的信仰」。由年過半百的被攝者口述青春歲月,再唱林班歌即使旋律輕快,但歌詞裡的無奈刻劃了一代原民勞動的辛酸。

《好美麗的煙囪啊!》導演林泰州以實驗紀錄手法再現「高雄空汙」,以大量空拍和實驗手法梳理1992年大林浦事件、2005年林園工業區事件以及2008年潮寮毒氣災害三大汙染事件,影像具顛覆與實驗美學,呈現抽象化的空污質地,讓觀眾在「美麗」視覺的諷刺體驗中,反思環境污染問題。

紀錄片《好美麗的煙囪啊!》以實驗手法反諷「高雄空汙」。(高雄電影節)

《橋仔頭的春秋大夢》導演顏蘭權與莊益增將百年橋頭糖廠的政經紛爭與觀光化危機,化成藝術地景裡的無盡省思,勾動觀眾重新看待歷史遺跡的意義。還有許慧如《記憶書寫》紀錄走過一甲子的「SKB文明鋼筆」以及鄭立明《空一格,戲院》透過影像、舞蹈重建「美濃第一戲院」的歷史風華。◇

責任編輯:杜文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