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彌陀虱目魚文化節登場 鮮魚拍賣民眾搶購

「彌陀虱目魚文化節」5日於南寮漁港登場,由滿載新鮮虱目魚的大船入港揭開序幕。(高市府提供)

人氣: 11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6年11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方金媛台灣高雄報導)今年初霸王寒流重創高雄虱目魚養殖產業,目前已恢復產能。第18屆「彌陀虱目魚文化節」5日於南寮漁港登場,由滿載新鮮虱目魚的大船入港揭開序幕,1尾虱目魚只賣20元,吸引民眾大排長龍爭相購買。

1尾虱目魚只賣20元,吸引民眾大排長龍爭相購買。(高市府提供)
1尾虱目魚只賣20元,吸引民眾大排長龍爭相購買。(高市府提供)

高雄市長陳菊指出,彌陀區養殖面積超過500公頃,魚貨年產值達1.5億元,是重要的虱目魚產地,當地漁會並以「虱想起」為品牌,推出系列加工品,品質優良,聞名全台。市府會持續協助拓展行銷通路,將高雄優質農漁特產行銷至全球。

海洋局表示,彌陀區利用深水式的虱目魚技術養殖,能改善傳統養殖法無法避免的魚體臭土味,並因以海水養殖,其肉質彈牙、味美鮮甜,彌陀區因此而有「虱目魚故鄉」的美名。

彌陀區除了盛產虱目魚,也有非常豐富的文化歷史,如「皮影戲」是台灣僅存少數的傳統表演藝術,彌陀是台灣皮影戲的重鎮,有「皮影戲窟」之稱;擁有三百年歷史的草蓆和斗笠傳統產業,曾是彌陀的經濟命脈,也是常民生活文化的縮影;漯底山特殊的惡地形,是自然生態的瑰寶,值得走一趟來體驗。

有別於台灣其他的惡地風景區,彌陀漯底山能近距離觀察到泥岩惡地和泥火山噴口。(方金媛/大紀元)
有別於台灣其他的惡地風景區,彌陀漯底山能近距離觀察到泥岩惡地和泥火山噴口。(方金媛/大紀元)

「彌陀虱目魚文化節」活動內容精采豐富,有虱目魚特色小吃、文化列車、觀光遊艇、紙影戲表演、紙偶DIY及斗笠彩繪等,還有一日漁夫-牽罟體驗,利用古法的捕魚方式體驗漁夫牽罟的樂趣。◇

彌陀虱目魚丸以現撈的鹹水虱目魚的魚背肉製作,純淨不滲雜,口感香、脆、Q,是彌陀熱銷的伴手禮。(方金媛/大紀元)
彌陀虱目魚丸以現撈的鹹水虱目魚的魚背肉製作,純淨不滲雜,口感香、脆、Q,是彌陀熱銷的伴手禮。(方金媛/大紀元)

責任編輯:杜文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