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國際志工十年成果展 回顧在泰北那些年

今中正大學舉辦記者會,由副校長柳金章(左四)及學務長鄭瑞隆(右四)帶領學生分享連續十年赴泰北擔任志工的過程。(中正大學提供)

人氣: 40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6年12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擷瓔台灣嘉義報導)華人孩子生活在資源匱乏的環境,在簡陋的竹棚教室上課,腳踩著凹凸不平的泥地、手上拿著代代傳承的破爛課本。十年前中正大學泰北國際志工團來到泰國北部,一路幫助當地華校提升軟硬體建設、教學生學習中文,到挽起衣袖替校園鋪設石子道路、修繕圍牆,甚至和居民合力蓋了豬舍。而這些點滴將於6日起在中正大學圖書館展出至14日,今日校方亦舉行記者會,邀請國際志工們分享和回顧在泰北的那些年。

身在泰北的華人大多是國共內戰時國民黨撤退的軍人後裔,原以為只是暫時的居所,沒想到卻住上一輩子,異鄉頓時成了故鄉。儘管生活再艱困,這群華人仍不忘本,堅持要讓下一代孩子學習中文教育。為了帶給泰北孩子及社區民眾更多愛與關懷,中正大學自2007年起成立國際志工團,並在每年暑假招募20名學生「遠走他鄉」到泰北服務。

中正國際志工帶領泰北當地華校學生參與漢字文化節華文競賽。(中正大學提供)

中正大學在泰北深耕十年,曾在泰北服務四年、從初期擔任團員到轉換成領隊身份的中正大學校友邱惠姍表示,過程中學習了打地基、混水泥、砌磚塊,都是生活中不常遇到的事情,但大家仍抱著嘗試、歸零、挑戰的態度。中正校方表示,泰北志工團曾主動為原本泥濘的校園道路鋪設石子路面,讓孩子不再摔跤、跌倒,同時與學校師生、村民合作修繕圍牆。

團員黃田穎指出,師資不足是華北學校的困境,大部分是華校學生高中畢業後留下繼續教學弟妹,能力有限加上教材過舊,讓教學更是難上加難。「直到去學校倉庫拿課本時,才發現課本都是十幾年前的版本。」黃田穎說,為此泰北志工團更費了一番功夫清點與整理倉庫中,來自各界捐贈的教材和文具。

中正國際志工幫忙泰北學校整理倉庫老舊的華語文課本與教材。(中正大學提供)

「國際志工十年成果展」將於6日至14日,在中正大學圖書館展出。

責任編輯:王愉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