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展望金猴年 全球經濟將如何走?

美國經濟改善 中國成長動力雖減緩但仍可掌握 全球經濟情勢有望溫和擴張 2016年歐美國家經濟或逐漸回歸正常軌道

人氣: 193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6年02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黃筠芸台灣台北報導)「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經歷去年全球各大經濟體的震盪,許多不確定因素於年尾也逐漸消除,傳統東方人習俗初五開工大吉,希望新的一年諸事大吉。展望金猴年,全球經濟將如何走?

根據台綜院指出,展望2016年歐美等先進國家經濟逐漸回歸正常軌道,美國經濟改善,中國經濟雖然成長動力減緩但已經在可掌握範圍,預估全球經濟情勢有望溫和擴張,帶來谷底翻升的曙光。以下邀讀者一起回顧過去全球經濟動向並展望未來趨勢。

貿易動能失溫情況嚴重

台綜院研究報告指出,受到中國需求疲弱拖累,巴西及其他新興經濟體降低與貿易夥伴間的出口交易,加上電子性消費品處於庫存調整狀態,造成去年上半年全球貿易量創下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最大的同期衰退幅度,促使WTO於去年9月底將2015年的商品貿易量成長預估由3.3%下調至2.8%,遠低於過去20年約5%的年成長幅度。

荷蘭經濟政策分析局所發布的最新世界貿易監測報告顯示,去年第三季全球貿易量僅較上一年同期小幅增加0.7%。但因美國與中國兩大經濟體去年10月進出口數據表現不佳,造成去年第四季全球貿易表現亦難有起色。

2016年有望改善 但不確定風險仍高

研究機構Capital Economics指出,新興經濟體成長疲弱與匯率波動是導致全球貿易量表現不佳的重要原因。展望今年,在基期偏低且產品庫存調整進入尾聲下,全球貿易量可望有較佳表現,IMF也預估2016年全球貿易量成長率將由去年的3.2%提高至4.1%,WTO也預估會由2.8%提高至3.9%。

台綜院院長吳再益指出,雖然美國已經升息,但人民幣加入SDR(特別提款權)之後續進展不利匯率穩定,加上航運業務風險因恐怖攻擊加劇而升溫情況,也可能對貿易帶來負面衝擊,整體不確定性仍不容忽視。

全球貿易量預測
2014 2015 2016
WTO 2.5 2.8 3.9
IMF 3.3 3.2 4.1
OECD 3.4 2.0 3.6
World Bank 3.6 4.4 4.9
Source:WTO and UNCTAS Secretariats.

大紀元記者黃筠芸/製表

金融風險劇烈 新興國家阻力增

根據國際金融協會(IIF)估計,去年下半年以來資金從新興市場撤出的情況異常明顯,整體第三季流出量初估400億美元,是金融海嘯後最大規模的資金撤離潮。

國際貨幣基金會(IMF)所發布的金融穩定報告,也警告須正視新興市場過去10年快速累積的公司債隱憂,一旦已開發國家的金融政策回歸正軌,如前陣子美國升息,新興市場可能面臨嚴重的企業破產危機,因此須特別注意。

根據IIF調查發現,去年新興國家負債總額占GDP比重大幅增加,且信用緊縮情況惡化至2011年以來最糟狀態,許多新興國家的非金融企業有相當高的機率將面臨償債困難且不易取得新債之挑戰,無疑將對這些國家的經濟增添新阻力。

美升息、油價跌 負債警示燈續亮

吳再益表示,美國升息與油價崩跌壓力恐將掀起一波全球企業違約潮,倒債數量可能創金融海嘯以來新高,美國能源企業為重災區,其次則為新興市場,包含中國都恐為市場流動性風險帶來警訊。

IMF研究指出,單一年度信貸占GDP比例增加5個百分點以上就顯示日後發生金融危機的風險升高,而根據摩根大通去年8月提出之分析,幾乎半數新興國家的民間債務占比持續升高,且增幅已經接近此門檻界線,民間債務的快速累積很有可能在未來數年大幅抑制新興市場的成長表現。

據IIF數據,新興市場公司和國家2016年到期債務接近6千億美元,其中850億美元為美元計價之債務,且有接近3千億美元的非金融企業債將需要再融資,不少機構預測今年新興市場企業的違約情況可能更加嚴重。

匯率動盪成為多數國家頭痛難題

吳再益指出,日本與歐元區為達通膨目標,持續加碼寬鬆。中國面對匯率自由化目標與資本外流挑戰的夾擊,放手讓人民幣於去年8月中大貶3%,隨後又透過賣出大量外匯存底以支撐人民幣匯價,以加入SDR。美國則升息,造成主要國家央行貨幣政策分歧,導致今年匯率波動嚴重,阻礙全球貿易活動穩定。◇

已開發國家觸底反彈 新興經濟體持續惡化

台綜院指出,綜觀國際間,已開發國家與新興經濟體經濟表現,發現兩種經濟體表現開始出現逆轉。先進國家如美國、歐洲、日本與紐西蘭等已開發經濟體已觸底反彈,復甦情況穩定,尤其美國改善穩健。然而,新興經濟體如中國、巴西、俄羅斯等面臨結構調整、資金外流風險與能源價格重挫等挑戰,降溫速度明顯,且負面干擾持續惡化。

美國經濟持續改善 展望今年

美國可說是已開發國家指標,吳再益表示,從去年10月後所公布的經濟數據,美國無論是就業、營建支出或工廠訂單等都有不錯表現,顯示美國經濟改善情況穩定。

展望來年,吳再益認為,儘管能源價格大跌重創美國能源業,美國升息若牽動美元升值,雖然也可能不利於美國的出口表現,但整體展望仍偏向樂觀,尤其1950年以來最強烈的聖嬰現象有助支撐美國今年第一季經濟熱度,是另一潛在助力。

密西根大學對美國經濟預測
2015年 2016年
失業率(%) 5.3 4.9
新增就業機會(萬個) 290 291
經濟成長率(%) 2.4 2.6
新屋建設數量(百萬戶) 113 131
成屋銷售(百萬戶) 470 490
汽車銷售(萬輛) 1,740 1,800
資料來源:網路

大紀元記者黃筠芸/製表

歐洲經濟體復甦 難民問題成挑戰

歐洲部分,台綜院報告指出,自去年起,歐洲整體經濟溫和復甦,各項數據持續改善,11月最新製造業PMI達19個月新高,生產、新訂單和就業等指數增速都接近4年半最快,零售銷售業的信心也持續好轉。

但台綜院提醒,法國恐攻事件可能衝擊零售與觀光業,並對已爭議不休的難民問題帶來更多紛擾,提高今年經濟復甦表現持續之不確定性。

另外,低迷的通膨促使ECB持續擴大寬鬆增加金融泡沫風險與未來退場難度,為中長期風險。ECB去年底措施包含隔夜存款利率降至-0.3%、QE購債延長半年至2017年3月及擴大QE購債種類。

日經濟稍有震盪 但不致惡化

亞洲區已開發國家代表日本,吳再益表示,雖然因為受到中國大陸經濟放緩拖累出口需求,致使日本企業信心不足阻礙投資意願,日本在去年第二季出現負成長,引發再度陷入經濟衰退疑慮,但經濟本質仍持續改善,去年Q3資本支出強力反彈11.2%,創下8年來最大增幅,促使去年Q3經濟成長修正值轉為正成長,擺脫衰退隱憂。

而後在去年底陸續公布的領先指標,如PMI與生產預期指數等,也均顯示製造活動在第四季反彈,工業生產也呈現連續2個月擴張,零售銷售成長幅度也有亮眼表現。

談到日本政府其他的激勵內需政策,吳再益說,像為了進一步增強內需動能韌性,日本政府規劃提早一年,將企業稅率調降至30%以下,以提高業者加薪誘因,另外,國際旅客的持續湧入,也都有助維持零售銷售額的穩健成長。

中國趨緩難免 各界看法分歧

2016年初,新年氣息尚未褪去,中國就扮演了2016的第一隻黑天鵝,先是陸股和人民幣大波動,加上國際油價又大幅下滑,讓今年的市場顯得更險峻。吳再益分析,在新常態的發展形態下,中國面對許多不確定性風險,經濟成長動能也由投資拉動轉為較溫和的消費拉動模式。

在內需消費支撐力道不足、外需又缺乏改善下,中國財新製造業PMI連續9個月低於50,整體新訂單指數持續下滑,突顯內需疲弱情況嚴峻,根據官方去年公布11月的PMI也降至2012年8月以來最低水準。

吳再益指出,房地產市場持續是干擾今年經濟表現的重點,去年前10月中國商用投資增速由去年10.5%降至2%,住宅建案投資也由9.2%降至1.3%,儘管3月新政策導入使房價有所回溫,但本質狀況並未改變,中國社科院預估今年第二季可能出現斷崖式下跌。

鑒於房地產市場不確定性未除、產能過剩壓力仍大,加上新產業培育需要時間,吳再益認為,短期內中國工業放緩情況依舊不容樂觀,多數機構皆預估中國2016年恐難達到6.5%的成長目標,但亦有機構看好民間消費與服務成長潛力,以及政策對經濟成長之刺激效果。

低物價將成為今年全球經濟新課題

台綜院指出,從2000年開始,受惠新興市場需求拉動的商品價格超級循環,隨著近年中國大陸需求動能降溫而出現疲態,商品價格於2014下半年在能源價格重挫的拖累下出現一波強勁跌勢,對已然因為經濟不振而面臨通貨緊縮隱憂的各國帶來更嚴峻挑戰。

台綜院認為,能源價格因供應過剩基本面欲振乏力,非能源商品價格承受不少庫存積壓壓力,另聖嬰現象所帶來的惡劣天候雖然不利農作物生產,但低迷的最終商品需求仍使整體農業商品價格承壓。

根據報告指出,IFO最新一季經濟氣候指數降至89.6,展望指數亦有轉弱跡象,需求乏力與對政府政策缺乏信心,是造成各項指數惡化的主因。

台綜院認為,儘管去年全球經濟表現在出口動能減弱下不甚理想,但今年可望在先進經濟體穩健復甦,且今年基期較低下出現好轉。◇

責任編輯:李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