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拒綠蠵龜龍王鯛慘劇 台環團:2年內成立海洋署

人氣: 87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6年06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翠玲台灣台北報導)綠蠵龜肢解、龍王鯛下肚、硨磲貝盜採,加上兩艘輪船汙染,台灣海洋狀況不斷。立委姚文智、蔣萬安等與環團6日呼籲,2年內盡速成立海洋署或更高層級的海洋部,以保護台灣海洋生態。中 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邵廣昭指出,近海漁業1990年代達高峰,漁獲量每年約150萬噸,現在約110萬噸。黑鮪魚1993年捕獲1萬多條,現在 每年500-1000條。還有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曼波魚列入第二類保育類,花蓮招牌曼波魚不是很諷刺?恐怕未來都變笑話。

邵廣昭表示,近海漁獲量每年約150萬噸減到約110萬噸,好像沒減多少,但魚種類組成改變、雜魚變多、高經濟價值魚少了、體型變小、經濟價值變 差,生態系下降。而漁具越來越發達,漁獲量越來越大,不像以前隨便抓都有,現在要花更多的時間、力氣,才能抓到等量的魚。政府採取反世界潮流做法,補貼漁 船用油、聘外籍勞工,希望降低捕魚成本,但不當的補貼卻是造成生物多樣性傷害的原因。

「漁業資源枯竭是全球的問題,台灣也不例外」。邵廣昭說,漁業資源枯竭挽救方法不外乎限漁、海洋保護區、海鮮指南(即綠色海鮮)。政府雖推行限漁、海洋保護區措施但未能落實管理,民間自行推綠色海鮮,希望消費者盡量挑養殖魚不要吃野生魚。農漁牧只有漁業是在大自然撈捕野生動物的產業,不是不能吃,但管理未到位把資源吃光光,顯然不對。

2006年《Science》報導,科學家根據60個大資料庫分析結果發現,全世界海洋生物多樣性就像拋物線一樣往下掉,推算到2048年海裡就沒有魚,只剩水母、毛毛蟲之類。海洋生物下降趨勢,現在不努力挽救、遏止,就會大勢已去,超過臨界點(critical point)想救也救不來。現在海中還有魚、珊瑚,還有機會回復,但等族群掉到有效族群大小時就沒救了。

關於丟棄漁網造成海底生態汙染,立委蔣萬安表示,環保人士向他陳情時指出,現在三層流刺網嚴重違法濫用、嚴重被丟棄。台灣有5縣市在3海浬內禁 用三層流刺網,但漁民依然違法使用。大中小魚一網打盡之外,流刺網沈到海底,漂浮會拉起很多珊瑚或海底生物,造成二次傷害。其他國家做法是在流刺網裝置標 示號碼的保麗龍標記,使用流刺網要事先報備,如果發現任意丟棄就可根據標記追蹤到使用者,未來政府可參考這種做法。《海洋委員會組織法》等海洋四法既已通 過,一定要盡快成立,讓海洋委員會升格為海洋部,甚至航港局、漁業署一併納入,讓海洋事權統一。◇

責任編輯:陳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