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看井中人

作者:莊敬
font print 人氣: 315
【字號】    
   標籤: tags: , ,

列精子高照看井中人

齊國有個叫列精子高的賢人,齊緡王請他出山當輔政大臣,並對他言聽計從。由於列精子高成了齊王的寵臣,齊國上下都對他百般迎合,列精子高也很是志得意滿。

有一次,有人送給列精子高一套十分漂亮的衣帽:衣服是用熟絹做的,而帽子是白絹做的。列精子高很高興,第二天一大早,就穿戴起這套新衣帽,在堂下特意撩起衣服走來走去,還問自己的侍從:「我的這套衣服還不錯吧?」

侍從們都異口同聲地稱讚道:「我們還沒見過比先生更英俊瀟酒的人。」

列精子高聽到讚美,十分高興,於是就走到井邊,去照看一下井中人的形象:天啊!這哪是什麼英俊瀟洒的樣子,分明是一個醜陋的男人啊!

呆了一會兒,列精子高望著自己倒影在井中的「光輝形像」,感慨萬分地說道:「侍從們為了討好我,就這樣地不惜歪曲事實,來迎合我!更何況是對於我們的齊王呢?這些日子以來,我太糊塗了!」

(源自《呂氏春秋》〈恃君覽.達郁〉)

【解析】

一般人都喜歡別人迎合、稱讚自己。人們對自己有哪些方面的優點、長處,都知道得很清楚,唯獨不明白自己的缺點。位高權重的人尤其這樣。就連列精子高這樣的賢人,都會在別人的迎合下有些飄飄然了,更何況那些庸人!好在井水照醒了他,使他意識到了自己的短處。

人都喜歡鏡子能照出自已的優點,卻厭惡別人指出自己的缺點,特別當他們身居高位的時候。如果這樣下去的話,那他們距離危險也就不遠了!生活中這樣的鏡子,處處都有,只是看我們自己接受還是拒絕它罷了。

冷靜的照鏡子,就能看清自己的真面目。「鏡」與「靜」是同音字,照鏡時,必須保持冷靜!

法國的雨果有言:「被別人撕下面具,是一種失敗;自己撕下面具,卻是一種勝利。」特萊斯說:「人生最困難的事情,是認識自己。」所以列精子高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獵人丟弓不找 卻很快樂

楚國有個獵人,上山打獵,回來時,發現弓丟了。但是他並不回去尋找。

同行的人很奇怪:「你怎麼一點都不著急,如果不早一點兒,晚了再去找,就會被別人拾去的。」

那個獵人笑了笑,悠然地說:「怕什麼,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反正會被楚人拾到,又何必去尋找呢?」

孔子聽到了這件事後,說:「他的話中,去掉那個『楚』字,就更合適了!」

老子聽到這件事和孔子的評論後,搖頭嘆息道:「孔子還是沒有達到最高的境界啊!依我看,再去掉那個『人』字,就更好了!」

(源自《呂氏春秋》〈孟春紀.貴公〉)

【解析】

像老子這樣的人,可以說是達到了「公」的最高境界了。天地是多麼的偉大,他養育人民,卻不要他們來貢獻自己,成就萬物卻不占為已有,萬物都承受他的恩澤,得到他的好處。

然而,卻沒有誰知道這些恩賜從哪裡來。天下並不是某個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萬事萬物都在同一片天地之中,在因果循環中不斷更替,因而無法說清這是你的,那是我的。從天地至公的觀點來看,確實如此。不管這個人在世時是轟轟烈烈,還是默默無聞,但他最後還是要回到天地的自然之中。

現實生活中來去匆匆的人們,為了名利不顧辛勞,不擇手段,在人生短短的幾十年裡,為名所累,為利所惑,有著無數的迷惑和茫然。如果從天地至公的角度來看,這樣做又是何苦?由此看來,像那個丟弓的獵人那樣,樂知天命,不也生活得很快樂嗎?

思想境界高,就一定會快樂。

人們應互相尊重 莫互相鄙視

鄭國有個叫圃澤的地方,住有很多賢人;在東里那個地方,有很多才子。

圃澤地方有一個學者叫伯豐子,有一次他路過東里,被正在講學的鄧析看見,便回頭對自己的學生們說:「我要戲弄一番那個來者(指伯豐子),看他有什麼反應。」鄧析的學生們都說:「我們都想見識一下老師的學問。」

鄧析帶著學生,來到伯豐子面前對他說:「你知道養育和被別人養育的道理嗎?被別人養活卻不知道自己養活自己,像這種人是跟豬狗沒有什麼區別的;養育別的動物,使其為我所用,這才是人的能力。你們自己不能養活自己卻四處遊說,這是不算什麼本領的。你們這幫人能夠吃得飽,穿得暖,又能遊手好閒,正是有當政者資助的緣故。這跟豬狗又有什麼不同呢?」

伯豐子沒有理睬鄧析的嘲辱,有一個跟隨伯豐子的門徒走上前來,面對鄧析的話,回答道:「你可曾聽說過,在齊、魯這兩個國家裡,有不少賢人,有的人擅長土木建築,有的人善於製作五金皮革,有的善於演奏各種樂器,有的善於讀書、作文、計算,有的人會指揮軍隊作戰,有的人能和天地鬼神打交道。各種各樣的人才,都很豐富,但缺乏人來使喚和安排他們,使喚者不一定有什麼一技之長,但那些有一技之長的人卻受他的使喚,你剛才所說的當政者就是接受我們教諭和指揮的。我們通過教育國家當政的人,來為天下人謀取自己的衣食,你卻認為是國家當政者對我們的恩惠,把我們罵作豬狗,你還有良心?」

鄧析瞠目結舌,灰溜溜地帶著自己的學生回去了。

(源自《列子.技藝篇》)

【解析】

鄧析和伯豐子的門徒所爭論的問題,實際上就是如何看待和評價一個人所從事的職業問題。在鄧析看來,伯豐子他們不從事農業生產,只憑著自己的一張嘴四處遊說,宣傳自己的思想、學說,這是不勞而獲。但在伯豐子的門徒看來,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就是教育從政者,使從政者知道應該如何去安排那些能工巧匠,這就是他們的功勞。

這個問題在今天仍具有現實意義,許多人總是抱怨別人過得如何的瀟洒,而自已是如何的勞苦功高。試想如果每個人都去從事工農業一線生產,那麼政治機構又誰來管理呢?社會分工不同,所以工作方式也有區別,大可不必強求人人都幹同一種工作。互相尊重,並尊重別人的工作和職業,切莫互相鄙視,這樣大家都愉快。@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修煉的目的是成為覺悟了的生命,即覺者。這裡的所謂覺悟可不是我們平常講的誰誰覺悟高啊之類的話,而是指人本心的覺悟,人本性的覺悟,也可稱為慧悟。所以,覺悟了的人看待事物角度站得高、看得透,對待人世中的事物和得失態度超脫、清靜、淡然。
  • 生命都是念家的,每個生命只有回到自己真正的家才會有歸屬感。佛說,人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那麼想要重回自己的家園, 只有捨棄假我、找回真我,方能返本歸真。
  • 我永遠也忘不了那少女嬌羞捂臉的瞬間,她的神情和姿態是那樣的天真,那樣的質樸,那樣的純潔,那樣的溫柔,那樣的秀麗,又是那樣的靈動晶瑩,毫無心機。
  • 法國國際化妝品牌Lancôme(蘭蔻)因中共黨媒《環球時報》施壓,取消和藝人何韻詩合作音樂會風波引起國際關注,不僅全球逾8萬人聯署杯葛Lancôme,母公司L'Oral股價連日急跌,市值一周內蒸發約230億港元。
  • 在太宗大力宣倡下,唐初士僚教育之興達到前所未有的盛況。然徒具教育結構,缺乏教育內容,與太宗的旨意大相逕庭。太宗決定完成經學統一。他的參與使唐初經學研究體現出大一統時代之規模和氣度。
  • 「在海的深處,水是那麼藍,像最美麗的矢車菊花瓣,同時又是那麼清,像最明亮的玻璃。然而它又是那麼深,深到任何錨鏈都達不到底⋯⋯」陪孩子一起讀安徒生童話,是親子互動中的美好時光。
  • 有一位清瘦的老者在擺攤賣字,其老辣而洗煉的運筆及章法,鬆弛有度的擺布,顯示了極深的內在功力,使我簡直不敢相信在這街頭居然還有這樣一位藝術造詣頗深之人。
  • 道的根本,是用來保全身體的。而治理國家的事,只是道的剩餘和渣滓。帝王的事業並不是什麼養生之道。
  • 他們能在中共謠言滿天飛的時候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從而成為不被中共愚弄的人,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