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政院擬開放勞動移民 從新南向國家引進

行政院10日說明如何解決「缺工、缺才」的問題,表示未來將處理計畫型勞動移民,從新南向各國引進農業、漁業和長照等方面的人才。 (陳柏州/大紀元)

人氣: 106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7年11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郭曜榮台灣台北報導)行政院本週一連5天召開記者會,說明產業界五缺解決方案,10日是最後一天,行政院長賴清德親自說明如何解決「缺工、缺才」的問題,會中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表示,未來將處理計畫型勞動移民,從新南向各國引進農業、漁業和長照等方面的人才。

賴清德提到,政府談攬才,不可能不談移民政策,感謝立法院三讀通過《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下一步要談友善的移民環境,將在下階段跟社會大眾報告。

林萬億談到,過去移民政策主要靠婚姻移民跟依親,對勞動移民限制相對嚴格,未來要開始重新思考,如果是國家未來所需要的前瞻性人才,應讓這些人能留在台灣而不只是來工作,讓他們的下一代也願意在台灣生活。

對於台灣需要的勞動力,例如農業、漁業和長照人力,林萬億說,高中職到技專大學引進學生後,讓他們在台灣獲得知識、技能和語文的提升,等文化適應、生活習慣熟悉後,若他們投入一段時間的勞動,願意留在台灣,應思考有機會讓他們長留久住。

現在外籍看護工可在台工作14年,全國工業總會去年跟今年的白皮書提到,非照顧外勞的部分,是否可以思考延長。林萬億指出,既然已經14年了,應思考他們勞動權的保障,台灣也需要這些具熟練技術、經驗的勞動力或高階人才,「既然已投入培育成本,為何不重新考量是否成為台灣的移民人口?」因此未來會重新檢討現有的人才與人力。

林萬億並提到,從調查資料顯示,台灣青年失業的三大原因:第一是專長技能不符;第二是找不到適合工作,也就是出現職涯迷惘;第三是待遇不符;這些複雜的現象,除了揭露職場上薪資資訊之外,院長或總統也一直提醒,希望產業界能看到青年就業還是台灣非常主要的勞動力來源,呼籲企業界還是要給就職者足夠薪資,否則沒有誘因。但更重要是讓青年可於在學期間,和離開學校之後,職業銜接訓練上,能真正地讓學用結合,這是目前政府部門可以下手的策略,未來會先往該方向執行。◇

責任編輯:昱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