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之門:轉角的柚子樹

作者:方梓

我有一棵柚子樹,豐富了我的童年 。(蘇玉芬/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54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永遠記得那兩條小徑,那是我的童年世界,邁著剛會走路的小短腿從這頭進入,高瘦的身軀從另一端走出來,快樂的童年就這麼結束了。

外婆的家園十分廣衮,千坪的果園圍繞著宅屋,對一個三、四歲的小孩來說, 穿梭在果園中,簡直是走進一座森林。

兩條小徑呈L型從家園中間穿過,是對外的通道;一邊的出口是溪邊,小阿姨洗衣服的地方,一邊通往大阿姨婆家的小路。

兩條小徑交接的轉角有一棵樹,樹下有一顆被坐到發亮如圓桌的大石頭。鄰居的阿桑常搬個小凳子和外婆在樹下挑菜,有時她十四歲的養女阿月大剌剌跨坐在石頭上,和我說著阿桑如何虐待她,四、五歲的我不知道什麼是虐待。

外婆的宅園附近就我們兩處住家,阿月的工作是餵豬、做飯和洗衣服,偶爾空閒的她大概也只能同我說話吧,儘管我完全不是她說話的對象。

後來加入外婆果園的弟弟最喜歡爬上那顆大石頭再跳下來,經常摔得鼻青臉腫,甚至一次跳下來骨折,他卻樂此不疲。

轉角的樹是柚子樹,外婆說和其他的果樹一樣都是野生的,也就是自己長出來的,在母親小時候就有了,也許有人吃了果實掉下的種籽,或是鳥、昆蟲叼了過來。

是一棵老柚子樹,大半的時候它是引不起人注意的,即使最常在它樹下乘涼的阿桑和外婆,也從不關注它,不像園中的蓮霧,在端午節時外婆拿了柴刀朝樹幹底砍了幾道,掛上一串吃完粽子的粽繩,說是提醒花葉茂盛的蓮霧要如粽子般果實纍纍。也不像釋迦要稍折彎它的枝椏,免得過高不好採摘釋迦果。

外婆的宅園各種「自己長出來」的水果,四季交替的開花結實;春天才開始,楊桃垂掛黃綠色如同燈籠、土芭樂和野草莓一顆一顆的成熟;摘土芒果幼果是清明節;初夏早熟的蓮霧也可以摘來吃了,看到龍眼大概知道七月半的普渡要到了,接下來是柚子和柿子提醒中秋節來了,然後是那棵矮小的酸橘子紅了,過年轉眼就到了。還有滿園的釋迦,彷彿大半年都可以吃得到。

在外婆果園中我最喜歡柚子,不是它好吃,是它好玩。

柚子的好玩得從春夏開始。過了清明,柚子開花,白色的花蕊非常清香,香氣直逼玉蘭花,風輕輕拂盪柚子花似雪花般飄墜,整條小徑迴盪著花香,阿月撿起掉落的柚子花撒滿她的髮上,她說新娘子都戴花,有時偷偷拿著針線串成一條花鍊,我總央她也串一條給我。白色的柚子花鍊的確非常漂亮,且香氣繚繞,可惜戴了一個下午全掉光 了。

夏天,整樹的小柚子如拳頭般大小,一個颱風常颳下一半的果實,我撿起落果當球玩,阿月拿著小柚子在髮上猛搓,她說柚子皮有油可以讓頭髮「烏金」。有時我們嘴饞,阿月硬是剝開柚子皮,柚肉細又硬,酸澀得讓我們只咬一口便扔了。

抵擋過颱風的柚子愈來愈大愈圓,也漸漸由深綠色轉為綠黃。外婆家的柚子不是文旦,圓形皮圓滑,淡粉色的果肉細小汁多但略酸。在還未吃過文旦之前,我以為它是全世界最好吃的柚子。

貧窮匱乏的年代不做興賞月,中秋月圓不圓是其次,重要是有月餅可享用,而月餅的種類也極簡單,絕大多數是綠豆凸,蛋黃酥或蓮蓉月餅如同舶來品。直到我讀小學四、五年級,小姑姑到台北做事,中秋節帶回有著彩色玻璃紙包著的蓮蓉豆沙月餅,我 們才知道原來中秋月餅不只是綠豆凸。

中秋節的綠豆凸比起其他節慶的糕餅或粿粽要來得稀罕,因為糕餅或粿粽都是阿嬤、母親動手做的,唯綠豆凸是買的。花錢買的東西絕對不會多,有配額限制,一年當中也只有中秋節才有,因此中秋節吃綠豆凸就顯得珍貴而慎重。

比起綠豆凸,柚子就平易近人,也不限定中秋節當天。

大約中秋節的前半個月左右,柚子約略成熟了。摘柚子是小孩最愛的事,站在樹下看著大人摘下後,我和弟弟及表弟妹搶著指定要哪一顆柚子,不是搶著吃柚肉,而是要那頂柚子皮。每次大概摘個五、六個柚子,也剛好是我們幾個小孩的數量,每人其實都會有一頂柚子皮帽,柚子也大同小異,只是先搶到的好像就是最好的。

剝柚子皮,台語是「柚仔」,大人用刀間隔劃開柚皮和瓤綿,取下柚肉,柚瓤皮就成了一頂六到八瓣膜左右的柚皮帽,戴在小孩的頭上十分合適,那個沒什麼稀奇玩具也無帽子可戴的我們,頂個柚皮帽覺有趣而新鮮,想像頭上頂著真正的帽子。切開後柚皮的香氣飄散著,泌出的柚皮油大人要我們抹在頭髮上,據說可以讓髮質烏亮柔順。

吃柚子的季節極短,因為就只限轉角那棵柚子,二十來顆,摘個三、四次就結束了,想要再吃就得等來年了。幾乎家家戶戶都會種上一、二棵柚子,果實多不多或好不好吃不重要,不必花錢買才是主要考量,而會買柚子的都是花蓮市區「街仔路」的人。 如果那年颱風來得多(五、六○年代颱風每年颳向花蓮,有時一個夏天好幾次),柚子所剩無幾,甚至一顆也沒有,那麼那一年的中秋節就必然沒有柚子。

柚子樹比不上後院龍眼和柿子樹的高大,也不像釋迦的茂盛;或許因為那樣稀罕著柚子,或是它就在兩條小徑的轉角處,或是樹下是阿月和我玩耍的地方,是阿桑和外婆閒話家常的地方,它卻是外婆宅園中數十棵果樹中最重要也最顯眼。

走過了轉角,走過柚子樹,那個仰頭關注柚子抽長的小女孩輕聲細步,不知不覺走出小徑的另一頭,走出柚子樹的童年。

讀高中那一年,舅舅賣掉了宅園搬到市區;果樹被砍伐殆盡鋪上水泥成了一棟棟公寓,果園的樹開始在夢裡滋長延生,尤其轉角那棵柚子樹,樹下那顆磨得發亮的大石頭,風起時柚花飛舞如雪片飄落……。

和女兒談中秋節,談月餅談柚子還有他們最關心的烤肉。她說最滑稽的是讀小學前,我老是強迫她們戴柚子皮的帽子,硬生生把我的童年移植到她的頭上。我能移植的大概也只有那頂柚子皮帽,至於柚子樹下的童年往事,不是成天電腦前的他們能分享感受的。

比起女兒的童年有玩不完的玩具和豐盛的物資,我則有一棵柚子樹,豐富了我的童年 。◇(節錄完)

——節錄自《時間之門》/聯經出版公司

作者簡介:

方梓,本名林麗貞。台灣花蓮人。曾任消基會《消費者報導》雜誌總編輯、《自由時 報‧自由副刊》副主編、總統府專門委員,及大學兼任講師。著有《人生金言》、《 他們為什麼成功》等。

責任編輯: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39歲的塔莉‧奧拉德(Tali Orad)從沒想過開公司,是母愛的本能推動她為自己面臨的最大挑戰找到了解決方案,這個挑戰就是:讓三個孩子能有一段時間關掉電子設備。
  • 科學家透過一款app蒐集全球民眾的睡眠模式並加以分析,發現荷蘭人睡眠時間比日本人和新加坡人多將近1個小時,女性睡眠時間普遍比男性多。
  • 東嶽泰山,古稱岱山,亦稱岱宗,位於山東省中部的濟南市與泰安、歷城、長清三縣之間。 根據南北朝時的《述藝記》中所載,盤古開天闢地死後,頭部化作了泰山。秦漢間有民間傳說:盤古死後,頭為東嶽,腹為中嶽,左臂為南嶽,右臂為北嶽,足為西嶽⋯⋯因此,泰山成為五嶽之首。
  • 離鄉在外 讓我念念不忘的是這個地方的 那些明亮的陽光和新鮮的空氣 那些曾經的田地、清溪、泥土路……
  • 昭君天生慧質蘭心,容貌又極姝麗。王穰夫婦把愛女視作掌上明珠,百般呵護,琴棋書畫樣樣教她。昭君十六歲時,早已是遍讀經書,吟詩作賦,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 歷朝歷代文人墨客,禪僧道人登臨雞足山,但見雞足奇秀,諸峰序次錯落有緻,文客常以柳州之筆意書寫遊記,以杜甫之風流連歌詠,每每頌來不同凡響。
  • 將士們均感同身受,因此隨著主帥岳飛看著滾滾長江向東流逝,唱著《滿江紅》,之後唱到最後一句: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只覺得內心平靜無比,沒有了在先期黃鶴樓的悲壯情緒,只感覺無比的祥和寧靜,卻有著奮力精進的波瀾壯闊。
  • 當你擁有的那麼少,一件小小的東西都會讓你開心到飛起來。這是北韓特有的生活中,少數讓我懷念的地方。電當然不會來很久,每次電燈一晃、電又斷掉的時候,大家只會說「好吧」,然後認命地回去睡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