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不聽話 而是「沒有畫面」

作者: 王麗芳
font print 人氣: 685
【字號】    
   標籤: tags: , , ,

 

 

沒有畫面,孩子就無法理解

兒子一歲多的時候,很愛看電視,我總是打開電視之後,抱著孩子去坐在遠處的沙發,然後指著電視、再指著孩子說:「看電視、要坐好。」「看電視、要坐好。」

當兒子一離開沙發,我就會用遙控器把電視關掉,然後說:「看電視、要坐好。」等孩子回到沙發上坐好,我才會再打開電視,一次又一次。每次姊姊都會很緊張,因為她也想看電視,一次次的開機、關機,會影響她看電視的連續性,所以她很急著想要讓弟弟趕快學會「看電視、要坐好。」

因為女兒很急,所以學著其他大人說:「看電視要坐好,太近眼睛會壞掉。」

聽到女兒這樣說,讓我想起曾經有讀友問我,兩歲多的孩子看電視總是坐太近,不管她怎樣告訴孩子「這樣眼睛會壞掉」,孩子就是沒辦法跟電視保持距離。

那時我回答那位媽媽,孩子腦中對「壞掉」的畫面,可能只有「玻璃破掉」,他沒有看過有人近距離看電視,結果「眼球破掉」的畫面,所以媽媽喊幾百次「這樣眼睛會壞掉」,孩子也無法理解。

壞掉,有很多種狀況,孩子不一定都懂。對孩子來說,有些壞掉是「破掉」;有些是「撞爛」,有時候是「不能用,丟掉」。而看電視眼睛會壞掉,說起來其實是因距離太近,影響焦距,慢慢使「眼睛功能減低」,甚至「喪失部分功能」。

父母用來制止孩子的話,在孩子的腦中沒有畫面,所以無法理解與認知,自然無法達到父母想要達到的目的。

就像是,孩子腦中還沒有「上班」的畫面,我們跟孩子說「我去上班」時,孩子的定義就是「爸爸媽媽從眼前消失」,一開始可能會難過大哭,時間久了,好像習慣了這個人隨時會消失,也不是真正理解父母「上班」的定義。

如果孩子腦中沒有「關門」的畫面,他就不能理解媽媽為何一直罵「再拖拖拉拉的,遊樂園都要關門了。」他只知道媽媽一直罵他。

如果孩子腦中沒有「夾到手」的畫面,他就永遠不懂為何只要他一玩衣櫥的拉門,爸爸媽媽就會罵他,而錯以為自己不被愛。

如果孩子腦中,只有「玻璃杯破掉」的畫面,他自然無法理解,騎腳踏車撞到大片的落地玻璃,會有多危險。

我這樣做,給孩子畫面

兩歲半的兒子在娘家三樓的床上蹦蹦跳跳,老公試圖制止,便罵兒子:「外婆在樓下睡覺,你這樣會吵到她,叫你不要跳,有沒有聽到?」我會提醒他:「你要不要先教兒子懂什麼叫樓上、樓下? 他在樓上跳,怎麼會知道外婆在樓下很困擾?」

小小孩腦中沒有畫面,我便帶著他去現場看,站在我的高度看。兩個孩子我都曾經抱得高高的,讓他們去看看什麼叫做紅燈停、綠燈走,我也會帶著他們,在家中地板用大海報畫馬路、畫車子,讓孩子試著思考為什麼路上需要紅綠燈。

我也曾經好幾次,在路上遇到修馬路的時候,就帶著孩子停在一旁,看施工人員怎麼挖路、怎麼填土,一待好幾個鐘頭。

等孩子大一點,懂得事情越多越複雜,有些畫面不容易現場看時,我便上網搜尋影片,讓孩子看撞破整片玻璃時,玻璃是怎麼碎裂的,如果人在下方,會不會危險? 為什麼有危險? 該如何保護自己?

女兒八歲這一年,我帶孩子出國好幾次,第一次回國的時候,我請孩子將出國的流程畫成一張圖,才發現孩子腦中有畫面,卻不連貫。

例如,出國前孩子只看到要整理行李,通關的時候只記得行李轉帶,腦中沒有連貫的出國通關流程,只知道要跟著爸爸媽媽走。於是,我用畫圖的方式,將她腦中的片段,串成一個完整的流程,她才知道出國該如何準備,去到機場有哪些流程,各是怎麼設計,原因又是如何。每個片段終於在她腦中連成一貫的流程圖。

再下一次出國的時候,女兒一到機場就會說:「先找告示牌,看看我們的飛機在第幾個報到櫃檯?」也會在報到後,跟我們說:「先入海關再去吃早餐好了,這樣比較不怕等一下要排隊,來不及去兒童遊戲區玩。」

在我每次陪著她觀察的時候,慢慢地養成了女兒的觀察能力,她也慢慢地能把片段的畫面連成流程,把每個觀察與思考,變成一段她口中的故事與分享。學會認字之後,她也慢慢地能把她的想法,化做一篇篇的文章與圖畫。

─ ─摘自:《孩子只是卡住了:突破教養關卡,就要看懂孩子、協助破關》天下文化出版提供@#

責任編輯: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