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華裔醫科學生自殺 緣何走向不歸路?

加拿大醫科畢業生被住院醫生制度淘汰的人數,逐年增加,讓醫學院學生失去信心。(fotolia)
人氣: 382
【字號】    

【大紀元2017年06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林雪多倫多編譯報導)為實現自己做醫生的夢想,羅伯特 • 朱(Robert Chu)經過努力,用三年時間完成了多大本科學業,於2012年考進了麥克馬斯特大學醫學院。但上天並沒有眷顧這位努力拚搏的學子,在兩次申請住院醫生職位(Residency Program)落空後,他於去年9月5日結束了自己25歲年輕的生命。

什麼令他走上了不歸路?

據《多倫多星報》報道,是什麼令他走上了不歸路?業內人士稱,他是這個體系的受害者。

近年來,加拿大醫科畢業生被住院醫生制度淘汰的人數,逐年增加,這不僅讓各省損失了在教育和培訓未來醫生上的巨額投入,更讓一批全國最優秀的學生陷入職業和個人的危機。

住院醫生是醫科畢業生要成為一名加拿大醫生的最後,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羅伯特申請兩次被拒後,他曾向大學官員和職業顧問詢問被拒的理由,也努力想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但無果,最終,他在去年4月18日寫下了一份遺書,透露了自己對這種充滿缺陷的住院醫生制度的絕望。羅伯特在遺書中稱,沒有住院醫生職位,他的學位毫無用途。他辛辛苦苦的努力,以及學醫以來超過10萬元的學生貸款,一切都成空。

羅伯特將這封信,寄給了了安省衛生廳長賀施金(Eric Hoskins),同時也抄送給總理特魯多、安省省長韋恩,以及安省5所大學和10家新聞機構。

按住院醫生制度,加拿大各省省府根據人口需要作出評估,確定加拿大17家醫學院的招生人數,以及從醫科畢業生中招收住院醫生的名額。

安省去年的住院醫生名額減少了25名,前年縮減了50名。而安省衛生廳表示,安省醫生人數增長預計將超過人口的增長,到2025年,每年將增加650名醫生。

申請兩次被拒

羅伯特首次被拒是在2015年,當年有近3,000學生申請住院醫生,有39人被拒。去年再次被拒,去年被拒人數達到46人。今年,全國被拒人數達到創紀錄的68人,其中35人來自安省。

加拿大醫學系協會(AFMC)主管莫萬諾(Geneviève Moineau)表示,這些聰明的學生成為這個制度的犧牲品,該制度令他們認為自己能力不夠,毫無價值,許多人因此出現嚴重的健康問題。她也提及了羅伯特的悲劇,稱該事件已經震動了加拿大的醫學教育體系。

據報導,羅伯特生於多倫多,其母親朱太太稱,做醫生一直是他的願望,為此他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在醫學院的最後一年,朱開始了緊張的住院醫生申請,他計劃做一名放射科醫生,並往這個方向接受培訓,還在醫學期刊上發表了多篇論文。

然而,在2015年的申請和面試過程中,他成為1.4%的淘汰者之一。朱太太稱,兒子在學術上沒有任何問題,與病人的關係也融洽,不明白是哪出了錯,唯一的可能是他選擇的課程太廣,不夠集中。

雖然失望但羅伯特沒有氣餒,他於第二年又再次申請,這回,他選擇精神病學和家庭醫生,他認為這些專業可能競爭少,名額多。可這次,他卻被面試官質問,稱他2015年申請的是放射學科,還寫了論文。而2016年卻做了改變,他們認為羅伯特恐不會專注於精神病學。

第二次失敗後,羅伯特開始反抗這一無情的制度,他給相關機構寫了多封信但沒得到任何回復。

還令他氣憤的是,加拿大住院醫生制度中,有不少名額是留給國際醫學生的,他說那些人通常是沒考上加拿大的醫學院,轉而赴加勒比、愛爾蘭和澳洲學醫的學生。

他在信中表示,他認為這一制度不公。加拿大醫學院的招生人數在過去十年,以每年100人的幅度持續增長,而住院醫生的名額卻跟不上增長,甚至還在減少。

去年9月在一次家庭旅行結束歸來後,住院醫生申請又開放了,但這次朱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責任編輯:文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