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阿拉斯加遊記(四)

【字號】    

【大紀元2017年08月19日訊】
編輯按語:北國散人先生是《大紀元時報》和《埃德蒙頓生活網》的長期熱心讀者。先生是中國開放後首批出國的留學生,在亞伯塔大學獲得化學博士學位後,先生就職總部在亞省的一家大公司。幾十年的專業生涯使得先生有機會遊遍了大半個世界。退休後先生賢妻相伴,開著房車,如野雲仙鶴,悠悠哉賞物華天寶之神妙,山川日月之精氣。
感謝在小編數次懇請下,先生擇其遊歷精要,寫出這篇阿拉斯加遊記。先生筆觸細膩,娓娓道來,引人入勝。本網站將連載先生遊記,敬請讀者欣賞。
—埃德蒙頓中文報紙《大紀元時報》旗下中文網站《埃德蒙頓生活網》編輯部◇

三、阿拉斯加腹地倘佯

離開死人湖宿營地下一個大的地方叫做透克(Tok)(北國散人)
離開死人湖宿營地下一個大的地方叫做透克(Tok)(北國散人)

。透克是一個處於三條大路交岔口的小城市,人口1,258,東邊通往加拿大,西邊通向費爾班克斯(Fairbanks),向南則可到達阿拉斯加第一大城市,安科瑞支(Anchorage)。

 

在透克休息一下,再有不到兩個小時的車程,就到達了阿拉斯加公路的「終點」,三角洲交叉鎮。此地的第一去處就是阿拉斯加公路終點紀念碑。

阿拉斯加公路終點紀念碑(北國散人)
阿拉斯加公路終點紀念碑(北國散人)

紀念碑周圍飄著美國和加拿大的國旗,第三面旗,藍底黃星旗自然是阿拉斯加州旗。第四面旗綠白相間是育空的旗幟。碑上大書阿拉斯加公路終點,1422哩,即2288公里。這一里程數由於公路的改建而不斷地變更,自然不能將其視為一個常量。

第二個景點是在紀念碑不遠處矗立著世界第一大雌雄蚊子造型,提醒遊人這裡的蚊子的非同小可。

世界第一大雌雄蚊子造型,(北國散人)
世界第一大雌雄蚊子造型,(北國散人)

下一個必須一停的地方就是傳說中的「北極」市(North Pole),這裡還真有聖誕老人的居所(Santa Claus House,64°45’17.2″N 147°20』34.8」W),其實就是一處賣禮品的商店。

路邊的聖誕老人(北國散人)
路邊的聖誕老人(北國散人)

無論如何,高大的聖誕老人在馬路邊上恭迎來往的客人,商店裡也是裝點的美倫美煥,尤其是店外的牆壁都是瓷磚的馬賽克圖案,光彩照人,向一年一季的遊客顯示本地人的匠心。

玲琅滿目的聖誕禮品(北國散人)
玲琅滿目的聖誕禮品(北國散人)

店內的裝飾令人感覺到任何時候都是聖誕節。各式禮品玲琅滿目,閃閃發光。在這裡我們還真找到了可心的禮品。告別了一年一度給世界各地的孩子們帶來無儘快樂的聖誕老人,向今晚的宿營地費爾班克斯進發。

費爾班克斯,阿拉斯加第二大城市有人口32,324,全美最靠北的城市。是阿拉斯加中北部重鎮,是北阿拉斯加後勤保障集散地。這裡的遊客終年不斷,夏季的遊客有乘飛機來的,有自駕來的,有從大型游輪上買旅遊套餐乘火車來的。冬季的遊客則主要是來看極光的,因為冬天的阿拉斯加中北部,日照時間只有1-2個小時,漫漫長夜是觀察微弱極光的最佳季節。

費爾班克斯的莫里斯-湯普森文化和遊客中心(Morris Thompson Cultural&Visitors Center,64°50’15.6″N 147°46’16.3″W)是值得一遊的好去處。

莫里斯-湯普森文化和遊客中心(北國散人)
莫里斯-湯普森文化和遊客中心(北國散人)

這是一個有相當規模的博物館,裡面展出了在地印第安人的文化歷史,手工藝品,捕獵打魚,晒制三文魚乾的過程。

駝鹿角拱門(北國散人)
駝鹿角拱門(北國散人)

第二個景點是由幾十個駝鹿的頭骨裝飾成的拱門-駝鹿角拱門(Moose Antler Arch),據說通過此門的人能得到健康和行大運,故而願意在此景前拍照的人源源不絕。通過拱門就到達了奇納河。

本市的第二個好去處叫做開拓者公園(Pioneer Park,64°50’15.6″N 147°46』16.3」W),算是一個歷史紀念園,裡面陳列著與本地歷史密切相關的歷史文物。此公園免費,還有寬大白天免費停車場,房車可以付費過夜,大概是15美元一宿。

一進公園的右手邊就看見一列火車,是美國第29屆總統哈定(Warren Gamaliel Harding)當年視察阿拉斯加時乘坐過的列車。

阿拉斯加列車(北國散人)
阿拉斯加列車(北國散人)

列車中會議室、餐車、臥車一應俱全。為了保護這一「古蹟」,上面修了頂棚,下面鋪了鐵軌,成為一個永久性的景點。

在費爾班克斯市倘佯兩日後,到了阿拉斯加之旅必到之地–德納利國家公園(Denali National Park)。–德納利國家公園的核心景觀是北美最高峰-麥肯利峰(Mount Mckinley)。麥肯利峰高6,190米(包括冰雪),此峰終年積雪,常年雲霧籠罩。據說只有百分之二十的遊客有幸能夠看到峰頂。也就是說能否看到北美最高峰,只有靠運氣了。

次日早早起床,早餐後立即出發,趕往德納利國家公園。在出發後一個小時車程的地方有一個小鎮叫做尼納納(Nenana),它有一個已成為博物館的老火車站和一個別具一格的旅客信息中
心(64°33’35.6″N 149°05’46.5″W)。重新回到大路上,兩眼就一直在搜索著信息中心所告知的右手側方向,如果天氣好的話你隨時可能看到麥肯利峰。正在緊張之際,突然眼前一白,定睛之下麥肯利峰就出現在眼前了。

麥肯利峰(北國散人)
麥肯利峰(北國散人)

它突兀的山峰,令人有神馳心往的感覺。隨後峰頂就隨著地貌的變化而時隱時現。在它消失了一會兒之後眼前豁然開朗,公路向右急轉,開始正對著主峰開去。麥肯利峰周圍的山峰盡在2-3千公尺左右,這就使得6千多公尺的麥肯利峰鶴立雞群,獨自撐蒼天。

在南北觀測點之間還有一去處叫做退役老兵紀念處(Veterans Memorial Loop,62°44』44.6″N 150°07』42.4」W),自然也要看一下。

退役老兵紀念處(北國散人)
退役老兵紀念處(北國散人)

好在它就在路邊上,停車即到。此紀念處用地寬敞,五軍紀念碑巍然矗立,為的是紀念阿拉斯加退伍老兵。那五軍分別是陸軍(Army)、海軍陸戰隊(Marine)、海軍(Navy)、空軍(Air Force)和海岸巡邏隊(Coast Guards)。

繼續南下,就到了德納利南觀測點(Denali Viewpoint South,62°35’32.1″N 150°14』18.5」W),在寬大的停車場停車之後,就來到了觀峰臺。粗粗看去,只見橫向的山巒重疊,一個接一個擺成長長一排,又加之白雲繚繞,還是看得一頭霧水。

麥肯利峰遠景(北國散人)
麥肯利峰遠景(北國散人)

正在納悶之時,一位好心的婦人(lady)對我們說,看到了嗎?我還是不甚了了,又順著婦人的手指方向看去才恍然大悟,原來它就在雲端之上,混在白雲中看似一張人臉。若不是這位好心人的指點,就在你眼前的事物你也還是看不清。人生哲理,此時頓悟,有眼無珠,比比皆是。急忙用長焦來個拉近的鏡頭,盡顯最高峰的飄渺尊嚴。遠處看到的那個臉部一樣的形象拉近一看,全無臉部蹤跡。

麥肯利峰長焦景(北國散人)
麥肯利峰長焦景(北國散人)

面對最高峰,就是看不見,皆因未敢再向上追尋,而失落於矮山之間,「欲尋最高處,人心需更高」。人生哲理若不如此乎?大悟人生哲理,又一飽北美最高峰的眼福之後,心懷敬意與滿足,上大路直奔向宿營地去矣。

第二天一早駛向第一大城市-安科瑞之。路上第一站是一個叫做雷鳥瀑布(Thunderbird Falls,61°26’55.9″N 149°22』16.5」W)景點。從停車場到瀑布觀景點要走40分鐘左右,一路上儘是綠蔭樹木,可惜樹木並不參天,但是有一種沒有見過的結紅豆的植物隨處可見。

雷鳥瀑布(北國散人)
雷鳥瀑布(北國散人)

經過一番腳下的努力終於到了瀑佈景點。瀑布不大,但也聲音震耳,水花四濺,經過瀑布水流多年的沖刷也在下游造就了一個不小的峽谷。

經歷了一番步行,可以說是又累又餓。既已勞累,就決定直奔安科瑞支(Anchorage)。

責任編輯:金河

註:《埃德蒙頓生活網》是埃德蒙頓中文報紙大紀元(Edmonton Chinese Newspaper Epoch Times)旗下的中文網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