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史說加拿大》系列(16)—— 聯邦魁人黨

人氣: 42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7年08月07日訊】加拿大有兩個魁人黨,就是聯邦魁人黨 (The Bloc Quebecois;BQ)和魁省魁人黨 (Parti Quebecois; PQ)。前者存在於聯邦層面上,後者存在魁省的省級政治中。本文講述的是聯邦魁人黨。

聯邦魁人黨目前只在魁省境內的聯邦選區中競選聯邦議會(即國會)議席。該黨的建黨理想是促進魁省脫離加拿大,建立以法語為主的獨立國家。雖然國會歷史上不斷存在魁獨的聲音,但直到1976年以後,魁獨主義才在國會成為正式話題。那一年拉維克(Rene Levesque)領導的魁省魁人黨贏得省選,並在執政期間把魁省治理得井井有條。魁省魁人黨乘勢在1980年提出全民就魁獨問題公決,但魁獨在此次全民公決中被擊敗而暫告段落。

1984年後發生的兩個事件催生了聯邦魁人黨。第一件事是1984年保守黨(時稱「進步保守黨」)黨魁馬爾羅尼(Brian Mulroney)讓魁獨主義者在國會中得以「坐大」。1984年馬爾羅尼進步保守黨為擊敗特魯多自由黨,把魁省的魁獨人士拉入聯邦進步保守黨。在馬爾羅尼贏得大選後,魁獨主義者也得以「成批」進入國會,其中的布薩(Lucien Bouchard),馬爾羅尼在拉瓦爾大學時期的同學好友)還當上了聯邦馬爾羅尼保守黨政府內閣部長。

另一件事是1984年特魯多退休,特納(John Turner)接任自由黨黨魁。他面對了一件棘手的事情,即1982年特魯多制定的《加拿大憲法》沒有得到魁省的簽署,所以1984年馬爾羅尼當選總理後,在1987年提出了一系列憲法修正案,史稱《1987年米克湖協議》(Meech Lake Accord of 1987),其要旨是犧牲部分聯邦權力向各省、特別是魁省讓權,以促成魁省簽署加拿大憲法。自由黨內,特納同意《米克湖協議》,而遭到克雷蒂安等人的抵制,同時,已退休的特魯多也是堅決反對。自由黨處境尷尬。

《米克湖協議》最後以作廢告終(因為紐芬蘭省、紐布倫斯維克省、曼省省議會不批准)。特納在自由黨內的支持度下降,故辭去黨魁。贊同《米克湖協議》的自由黨人轉向支持馬田(Paul Martin Jr.),反對者支持克雷蒂安。克雷蒂安在黨內選舉中擊敗馬田。但兩名來自魁省的國會議員選擇退黨成為聯邦無黨派議員,以抗議克雷蒂安,他們認為克雷蒂安來自魁省而不尊重魁省利益,所以是「吃裡扒外」。

這些事情的陸續發生就把時光帶到了1990年,聯邦進步保守黨中的魁獨分離主義者也藉機退出進步保守黨,並聯合兩名前聯邦自由黨議員,在國會中組成了一個8人新黨,即聯邦魁人黨,以布薩為領袖。

聯邦魁人黨的出現受到當時魁省民眾的歡迎。1993年聯邦大選中,聯邦魁人黨乘勢奪下了魁省聯邦選區總75席位中的53席(當年聯邦總議席295席)。雖然克雷蒂安自由黨獲177席成為國會多數黨,但在魁省,克雷蒂安人氣遠不如布薩。魁省分離主義省長帕裡卓(Jacques Parizeau)認為克雷蒂安 「比較好對付」,就宣布1995年在魁省就魁獨再次舉行全民公決,並把布薩請回魁省「指導工作」。魁獨主義者在1995年全民公決中以微弱票數敗北,1996年帕裡卓引咎辭職,布薩接任省長,從此不再返回聯邦政治。

幾經動盪之後,聯邦魁人黨找到了一位穩重並且人氣很高的黨魁,就是來自蒙特利爾的聯邦議員杜塞普(Gilles Duceppe)。杜塞普聯邦魁人黨在歷次聯邦大選中贏得的魁省選區席位的情況是:1997年44席(克雷蒂安自由黨勝出),2000年38席(克雷蒂安自由黨勝出),2004年54席(馬田自由黨勝出),2006年51席(哈珀保守黨勝出),2008年49席(哈珀保守黨勝出)。

聯邦魁人黨是加拿大聯邦政治中的一個異數。聯邦魁人黨現在幾乎放棄了他們推動魁獨主義的初衷,他們的政治主張變得模糊。該黨黨員信奉並依法利用了加拿大的民主政治制度。他們遵從聯邦法律,繳納聯邦稅,並領取聯邦養老金等聯邦福利。聯邦魁人黨中還有議員退黨跳到其他黨派。實際上聯邦魁人黨在聯邦政治中貢獻良多。從某種意義上講,聯邦魁人黨的存在真正體現了加拿大聯邦制度的博大包容和先進優越。

下一主題:加拿大首位總理約翰・亞歷山大・麥克唐納爵士

https://www.epochtimes.com/b5/ncid1143302.htm

註:《史說加拿大》系列將通過52篇文章,向所有加拿大人系統地介紹我們的國家。本系列由Multimedia Nova Corporation、Diversity Media Services/ Lingua Ads及《大紀元時報》聯合贊助推出,所有專題文章均由不同領域內的著名歷史學家完成。《史說加拿大》系列版權歸Multimedia Nova Corporation 2010-2011所有。

責任編輯:文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