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溪陽國中師生傳愛心 溫暖獨老心田

溪陽國中校長黃森明率學生鄭民生及邱昱萱送菜給共食單位。(謝五男/大紀元)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8年01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謝五男台灣彰化報導)彰化縣溪陽國中師生們關懷學區長者,並支持大庄社區發展協會的「社區共餐計畫」,22日上午前往溪州鄉大庄村信仰中心開天宮,贈送學生親手栽種的蔬菜及紫黑米,為共餐中心加菜,也藉由這次的活動,鼓勵學生透過服務學習,以行動關心長輩,關懷社區。

該校「開心農場」目前已是綠油油的一片蔬菜,同學們希望採摘部分捐獻給共餐的獨居老人,於是校長黃森明親自載著學生鄭民生、邱昱萱代表,把他們每天辛苦栽種、收成的農作物,送往該鄉大庄村信仰中心開天宮,這是學生們從學習整地、搭棚、搭網室、施肥、鬆土、種菜苗到每日澆水、除草,終於有收穫。捧著自己收成的蔬菜,感到滿滿的幸福,希望串聯這份幸福感,讓孩子們把這份愛傳出去!

村長陳元振代表接受學生們的捐贈,除了感謝校長及老師們教導有方外,肯定學校不僅努力爭取學生多元學習資源外,也非常重視品格教育和鄉土教育,讓溪陽的孩子越來越有自信和愛心,陳村長不僅是溪陽校友,更曾經擔任過家長會長,對於學弟妹的表現非常感動與欣慰。

學校辦理食農教育,當初師生們開墾了校園角落的一塊荒地,命名為「溪陽開心農場」, 106年11月29日在林義凱老師和鄭阿裕先生教導下,二年三班同學終於將菜苗種下,期待親手栽種的苗可以順利長大,經過一個半月終於歡喜收割,學生們都非常興奮。

校長黃森明表示,偏鄉孩子們內向話不多,走入人群進行服務學習,用熱情和行動行善,也從中增進自信心和表達力。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教會孩子一種能力、一套本事,讓他將來能夠在社會上生存,不必依賴別人,懂得自我負責,別當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溪陽國中以培養「帶得走的能力」的教育理念,雖身處偏鄉,但優質活化的教學方式、搭配多元的體驗活動,希望能培養出有素養又有自信心的孩子。◇

溪陽國中師生採摘親自栽種的蔬菜贈送給共食的弱勢團體。
溪陽國中師生採摘親自栽種的蔬菜贈送給共食的弱勢團體。(謝五男/大紀元)

責任編輯:芸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