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傳說

東漢聖帝出 順水變逆流 吞了哀牢國軍兵

作者﹕殷鑫
在中國古代,於西南方毗臨緬甸邊境之處,哀牢族建立了哀牢國。(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1039
【字號】    
   標籤: tags: ,

現今的雲南省保山市一帶是古代一個古國——哀牢國的中心地區。這地區古來有龍山、龍水,人民對龍極為崇拜,而且還留存著源自東漢時期的九龍雕像,彷彿傳訴著哀牢族建國的古老傳說。

南蠻西南夷哀牢族起源傳說

據《後漢書》記載,哀牢國所在的土地肥沃,適宜種植五穀、養蠶取絲,他們的織染文化錦繡光采,礦產也很豐富。建立哀牢國的民族也稱為哀牢,《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採錄了有關西南夷哀牢的起源記載。

在哀牢山的山腳下,曾經住著一個名叫沙壹的女子,她以捕魚捉蝦度日。有一次,沙壹在河裡捕魚時,撞著了一塊沉木好像若有感應,因此而懷了孕。十個月後,她生下了十個兒子。

哀牢族文化起源於河。(pixabay)

後來,那塊沉木變化成了一條龍,游出河面來對沙壹說:「你替我生了孩子,現在他們在哪裡呀?」

沙壹招呼十個兒子出來見他們的父親。其中九個兒子看見這條龍都嚇壞了,嘩一聲全都跑不見人了。剩下最小的兒子一點不害怕,背靠著龍坐在一塊。龍很喜歡他,就用舌頭去舔舐他。沙壹就用鳥語給小兒子取了個名字,叫「九隆」,就是「背坐」的意思。

這十個兒子漸漸長大,九隆的才能就更加地凸顯出來,比他九個哥哥強多了。九個哥哥都說:「九隆受到龍的舔舐,所以他特別聰明。」大家一致推舉他做首領。傳說九隆就是哀牢國的建立者。

當時,哀牢山的山腳下,還有一對夫妻,生了十個女兒。九隆和九個哥哥就和這十位姑娘分別配成了夫妻,一代一代地傳下去,這樣就有了哀牢夷這個民族。

哀牢族人都以龍紋紋身,衣服都有長尾。九隆死後,世世代代相繼,又分立各部邑的小王,各自散居在谿谷間,因為高山深川的阻隔,就和外部阻絕了,好像是荒外之民。哀牢人有穿鼻聸耳文化,小王(稱渠帥)的耳廓都下垂到肩下三寸,比一般人長,一般庶民只長到肩上。

高山深水阻隔哀牢族各部。(pixabay)

中國出現聖帝 哀牢吞敗仗求附屬

在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三年,哀牢王賢栗遣兵乘船南下江、漢,攻擊東漢的附屬夷族鹿茤。初時哀牢軍得勝,後來震雷疾雨,風向驟變,江水陡然變成逆流,沉沒了哀牢的船隻,溺死了數千哀牢人。賢栗又再遣六王統帥萬人進攻鹿茤。這一次鹿茤王則把哀牢六王殺死了。

夜裡來了老虎扒食了哀牢六王的屍骨,其餘的兵眾在驚恐之下退走。賢栗王在惶恐之下對族人耆老說:「自古以來我族不止一次入侵邊塞,這次攻打鹿茤卻遭天誅,中國出現聖帝了嗎?上天祐助中國,何其明顯!」

四年後,在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賢栗於是率著族人二千七百七十戶,共計人口一萬七千六百五十九人,拜訪越巂郡(位於今四川越西縣)太守鄭鴻,請求歸附漢朝。光武帝封賢栗等為君長。從那年起,哀牢開始來朝貢。

東漢明帝十二年降甘露,神雀五色鳥翔集京師。包括哀牢在內的許多邊疆民族都來進貢。永平十二年,哀牢王柳貌派遣兒子率領族人來歸附,當時哀牢國族人更多了,稱邑王的有七十七人,人口五十五萬三千七百一十一,戶口五萬一千八百九十戶。於是東漢明帝在哀牢國置永昌郡。
@*#

資料來源:《後漢書》

--中國民間故事系列待續--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唐仕女(羊妹/大紀元)
    曾經織女、婺女、須女三星仙女下凡人間,和三個年輕人結了良緣。然而,出凡的時空、奇幻的經驗,讓年輕人的家人以為妖鬼附身,結果……
  • 仙人一有一點妄念,就會謫降人間「受罰」。想必能在天國世界的仙人,都是思想很純淨的高人。這樣看來,如果一個人能保持清淨的思想,漸漸地也會達到天庭的標準,那將來就是他所能在的位置吧。
  • 明朝正德初年,有一位王姓商人,是安徽人,已經年過三十還沒有子嗣。他的姑父擅長相面術。有一天見到王某,其姑父面露憂愁之色,對他說:「你到十月應該有大難,不能夠逃脫,怎麼辦呢?」
  • 岸上有一棟高樓,半夜裡,突然失火,大火熊熊燃燒,樓中人張惶呼叫,亂成一片。林孝廉忽見一個少婦,只穿內衣短褲,從樓上墜入船中。林孝廉見少婦衣不蔽體,急忙把自己的狐皮長袍拿過去,給她蓋在身上。又叫人把她扶進船艙休息。自己則挑燈站在船艙外面,守護著她。
  • 雷州半島南渡河畔小鎮窯家墟的各色小人物,在國家各項運動對個人命運深刻影響下,展現堅強生存的意志。(fotolia)
    徐生原可考上狀元第一名,但因他背女子過河時吟誦的詩句,流露出不正的想法,他中第一名狀元的資格便被褫奪了……
  • 根據《玉壺野史》卷一記載,曹彬滿周歲時,曹家舉行了慶生宴會。曹彬父母把上百的玩具和器物全都擺在宴席上。眾人也都好奇,小曹彬能抓到什麼呢?
  • 故事中的漁民救人不圖名、不圖利、不圖報,既幫淹死鬼修成了正果,自己因救了三個人積了很大陰德。自從淹死鬼做了土地神,漁民就再也不打魚了。而漁民也得到了福報,在神佛的護佑下,不管災年豐年,他家的莊稼年年豐收,家中事事順利,家境也慢慢富裕起來,他活到八十多歲無疾而終。
  • 《壽康寶鑑》裡記載的一個因果故事,引發了我的一些思考。故事中藍潤玉的行為,在現代人眼裡,不僅不算啥錯誤,很可能還會被人以「痴情」「追求愛情」等來看待,會看成一段有「浪漫情愫」的「暗戀」及「美好回憶」。可是,他的行為卻遭到了天譴惡報。
  • 北宋初年,在益津關一地(現今河北省霸州市),名將楊延昭成功運用「火牛陣」大敗韓昌的五萬鐵甲騎兵,重現了這場經典戰役。
  • 鐵甲騎兵,是騎士與戰馬都穿著堅固鐵甲的兵種。他們同時具備極高的防禦與攻擊能力,主要用以前線衝鋒擊破步兵之方陣,在東西方戰史上都有過輝煌戰果的紀錄。在北宋時期的遼國也有著這樣一支精銳部隊,一度讓宋軍陷入苦戰,但這支部隊最後是如何被打敗的呢?這便是在河北當地流傳千年的楊門女將大破鐵甲騎兵的傳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