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前银行经济师:另类解读全球金融体系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18年02月16日讯】(大纪元记者叶欣雯澳洲悉尼编译报导)上周,《澳洲金融评论》采访了德国德累斯顿银行(Dresdner Bank )前任经济师亨特(Andrew Hunt),就此前美元疲软和全球股市上涨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亨特从2001年起开始运营自己的金融顾问公司,建立了一个货币追踪系统,用于分析全球资金流向与金融风险。他的客户遍及世界各地,包括中央银行、政策制定者、银行和投资者。

亨特表示,目前各国央行实施的政策会维持并推高资产价格。若非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它们是不会转变政策的。而中国政府是否收紧经济政策的决定,将会是影响其他央行是否将政策目标从目前的维持资产价格转为抑制通胀以保护大众财富。

债务繁重

最让亨特担心的是,越来越的家庭被迫承担更多的债务,而家庭债务水平的上升进一步加剧了金融风险。“试图抑制价格波动与消除金融体系内的风险,实际上会给家庭带来更大的经济风险。若利率上升,众多家庭的财务状况将不堪一击。”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澳人的收入增长将微乎其微,一些低利率信贷也可能会消失,对于大多数澳洲家庭而言,未来的日子将不会太好过。

至于全球经济方面,亨特认为美国金融系统出现大幅波动是由于川普总统接手了财政部高达五千亿美元的现金储备。通常情况下,政府通过发发行国债筹集资金,以弥补财政赤字。不过这一次,情况有所不同。先前大量资金从商业银行流向大型投资银行的存款账户,导致超额存款金额高达八千亿美金。由于闲置资金致使股东回报受压,这些银行将三分之一的资本借贷给机构客户,而其余三分之二则流入欧洲、澳洲和日本银行。

美元走弱

纵观全球市场,资本外流使美元表现疲软,而这些资金支持的债务又使得股市持续飙升。由于大量资金直接涌入投资银行,银行便利用这些资金制造更多的金融杠杆。亨特认为通过该方法刺激市场,比采取量化宽松政策要有效得多。尽管由此带来的影响是强有力的,不过考虑到美联储现金储备有所下降,亨特相信2018年这一趋势会减弱甚至是出现逆转。

经济拐点

亨特认为,提振全球经济的关键在于中国的资本管控以及存款利率下调。倘若政府下调存款利率,中国的通胀水平将会上升。由于目前“中国制造”产品遍布世界,这将会引发全球性的通货膨胀。不过就目前情况而言,中国政府更倾向于通过提高利率来收紧银根,继而抑制通货膨胀。尽管该做法会抑制全球经济增长,不过仍会得到一个好的结果。若股市下跌,央行出手救市,那么此时或许是逢低买入的好时机。

如果中国政府放宽经济政策,中国的通胀将会影响到美国,促使美国的通胀率上升至3%,而全球名义GDP增长率则会上涨至7%~8%,这将彻底改变全球经济政策走向。各国央行的首要目标将会转变成抑制通胀以保护低收入人群的购买力,而不再是推高资产价格。

债券市场社会化

目前的央行政策使得金融市场失去了定价功能,亨特估算日本债券市场中仅有3%~7%属于非政府债券。而在德国,绝大部分的债券都是由欧洲央行所发行。原本这些债券市场可以设定股市中的基准利率、贴现率和估值模型,不过在央行的干预下,这个机制已经丧失了它应有的作用。“传统的估值工具”,如市盈率、收益差额以及波动率指数,均属于“私营概念”,而它们在一个政府主导的市场中是不适用的。

责任编辑:尧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