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為了兒子他竟然睡「棺材」裡 這是為什麼?

作者:李耘

王向清的妻子因病去世了,父子俩相依為命。兒子很爭氣,考上了城裡的重點高中,今年高三了。

以前,每天早晨,他和兒子各自騎自行車進城,兒子去上學,他去打工;晚上,再各自騎著自行車回到鄉下的家,單程需要一個多小時。但現在離高考只幾個月了,到了最後衝刺時刻,兒子提出在學校附近租個房子,這樣,他可以將路上的時間省下來,用於複習。他答應了兒子。

很快,他們在城裡租了一間房子,房租差不多是他半個月的工錢。本來是讓兒子一個人住的,但兒子心疼他,堅決要求他也一起住在租房裡,順便給他準備早飯。房間裡有一張床,他讓兒子睡,自己挨著牆腳打了個地鋪。為了不打擾兒子,他用硬紙板做了個隔斷,這樣,兒子就可以在裡面安靜地看書了。

如雷的鼾聲

每天晚上,兒子都要學到半夜十二點多,第二天早晨六點不到就起床,只能睡四五個小時。幾天下來,他發現,兒子的黑眼圈更重了,總是哈欠不斷。他心疼地提醒兒子不要太拚命,晚上早點睡。

兒子囁嚅了半天,輕輕地說出了原因:你晚上鼾聲跟雷一樣,我睡不著,好不容易睡著了,又經常被你的鼾聲驚醒。

原來,王向清有個自己控制不住的習慣,只要搭上眼皮,不出三十秒,就能睡著。 而只要一睡著,同樣不出三十秒,就會鼾聲如雷。在鄉下的家裡,這不算什麼,老婆還活著的時候,聽不到他的鼾聲,她還睡不塌實呢。可是,現在在租來的房子裡,他就不得不重視這個問題了。

可是,怎麼辦呢?他恨不得往自己的嘴巴里塞個臭襪子,以阻止那該死的鼾聲。他想像著,等兒子先睡著,自己再睡。所以,每天晚上,總是等兒子熄了燈,上了床,估摸著兒子該睡著了,他才敢躺下來,合上眼皮。有時坐著坐著,他會打起盹,然後被自己的鼾聲驚醒,這時候他就會生氣地拍自己的臉,或者擰擰大腿。

這樣堅持了幾天,他看見兒子的黑眼圈還是很重,再三追問下,兒子道出了實情,半夜還是會被他的鼾聲驚醒。他跟兒子說,自己還是每天騎車回鄉下去,一早來幫你做早飯吧。兒子堅決不同意,說那樣你太辛苦了,我慢慢就能適應了。

兒子越懂事,他越自責。思來想去,惟一的辦法就是那個隔斷能隔音,這樣,自己的鼾聲就不會打擾兒子了。

他向工友請教,得知最省錢省事的辦法,就是再用泡沫板貼在硬紙板做的隔斷上,這樣可以起到一定的隔音效果。泡沫板很便宜,他花了幾十元,買了十張隔音板,用膠水糊在了隔斷的硬紙板上。

兒子笑著說,好了一點。但是,他發現兒子的黑眼圈,一點沒少。夜裡躺在地鋪上,他能清晰地聽見兒子翻身的聲音,他意識到,還是不隔音。他努力撐著拚命想合上的眼皮。

做「棺材」

那天,在工地食堂的電視上,看到一支送葬的隊伍,他有了個主意。

他向老闆討了幾塊裝材料的舊木板,回到租房後,靠著牆角,乒乒乓乓地釘了起來,架起了一個棺材一樣的盒子。將剩下來的泡沫板糊上,又在上面鋪了幾床舊棉絮。然後,他躬著腰,吃力地從留下的一個小洞裡鑽了進去,裡面黑悠悠的,安靜極了。他在裡面打了個地鋪。

兒子下晚自習回來了。他從裡面探出頭,對兒子說,你進去,我打幾聲呼嚕,試試還能不能聽見?他的喉嚨裡發出很響的聲音。兒子說,聽不見了。看著他從裡面探出來的腦袋,兒子帶著哭腔說,你這是幹什麼啊?

他憨憨地笑著說,這下好了。兒子,你能睡塌實了,我也敢睡覺了。

那天晚上,他躺在自己做的黑漆漆的「棺材」裡,放心地合上了眼皮。

——根據孫道榮的《棺材裡的鼾聲》改寫

責任編輯: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