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典識慧

「相濡以沫」為什麼「不如相忘於江湖」

感悟莊子智慧
文/秦順天
莊子 莊周 夢蝶

明 陸治《夢蝶圖》,絹本。(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3045
【字號】    
   標籤: tags: , , ,

兩條相濡以沫的魚,沉浸在相互依附的滿足中,黏膩得彷佛誰也離不開誰,這種相親相愛固然感人,但魚兒應該清醒:它們不過是泥濘境遇中的暫時聚湊。

與骷髏對話

莊子曾經枕著一個骷髏入睡,夢中有了與骷髏的對話。

莊子說:我請主管生命的神來恢復您的形體,讓您重新長出骨骼,豐滿您的肌膚,讓你返回到您父母、妻兒身邊,重享天倫之樂,再續夫妻之緣,讓您回到鄰裡和朋友中去再度人生,好不好?

骷髏皺眉蹙額,非常憂慮地說:不要啊,我可不願意拋棄南面稱王一般的自在快樂,再去人間,自討人世營營之苦啊!

人一生下來,憂慮隨之,終其一生的拼搏與勞苦,死亡才得以休息,所以莊子也把死亡叫做「歸真」、「復原」。

宋李嵩《骷髏幻戲圖》,絹本。(公有領域)

鼓盆而歌

莊子的妻子離世,惠子前往弔唁,見莊子坐在蒲草編成的墊子上,岔著兩腿,一邊敲打著瓦缶,一邊唱著歌。

惠子說:「你和妻子相依為命,她給你生兒育女,日夜操勞,你們本來應該白頭偕老,現在她先你而死,你不痛哭也就算了,竟然敲著瓦缶唱歌,是不是太過分了啊?」

莊子回答:

「不是這樣啊!妻子剛死時,我睹物思人,怎能不感慨?又怎會不悲傷?不過我冷靜下來思考,妻子降生之前本無形態,後來有了魂氣,魂氣又變成魄體,形成胚胎。再後來她出生成為嬰兒,長大成人後,又經歷了勞苦忙碌的一生。現在她人亡氣散,終於魂歸自然,從我這窘迫的小家,重新返回到廣闊的天地之中了。我當然應該唱著歌,高高興興送她回去才對啊!如果我陷在個人的情緒中,悲痛欲絕,嗚嗚啼哭,不是不懂得天道的規律嗎?」

莊子以理化情,認為生和死本質上沒有區別,都是自然的一種運化,如同春夏秋冬的運行。既然死亡不可避免,那麼安順於變化,才會領悟生命的真諦,不再貪生怕死,哀樂自然不能侵擾他內心的平靜了。

二千多年前的莊子已經知道,人死後會返回另一個天地。現代量子物理學研究也發現,人的肉身死亡,人的意識,即超越肉體的「量子信息」仍存在,也就是俗稱的「靈魂」,並沒有死,肉身消失在三維時空後,「靈魂」又去了更高維度的空間。

如果不執著個人情感,從無窮無極的空間及亘古長新的時間整體去觀照,人生諸般現象,在大宇宙的運行中,也都是均衡調諧的。生而歡喜,死而悲傷,都是我們不明「道」的個人喜惡罷了。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也是基於對「道」的體悟,莊子說,相濡以沫,未若相忘於江湖。

二條魚兒被困在乾涸的泉底,奄奄一息,它們吐著濕氣,攢盡唾沫口水去濕潤彼此,沉浸在互相依附的滿足中,它們黏膩得彷佛誰也離不開誰。這種相親相愛固然感人,但它們應該清醒:「相濡以沫」不過是泥濘境遇中的暫時聚湊、苟延殘喘而已,口沫之濡又怎免乾渴而死?回到屬於自己的大江大湖中遨遊,才是真正的自在解脫。

「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人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其實是延展於宇宙大穹的無限虛空之中,那裡才是人真正的歸宿。人生如寄,如果困於世間泥濘,以為這就是我們的家園,就會「反認他鄉是故鄉」啊。

元周東卿《魚樂圖》卷(局部),絹本。(公有領域)

參考文獻:

《莊子·至樂》
《莊子·大宗師》@*

點閱【撫典識慧】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蘇明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仙詩是以仙境、仙人或人仙同遊為寫作內容,寄寓詩人志趣的詩歌作品,在中國古代詩歌中占有重要位置。常用象徵、比興、用典的手法,糅合神話故事、歷史人物、自然景象描繪出神奇瑰偉、引人入勝的境界,尤其在意境的創造上主要受「道」的影響,內涵非常豐富,表現主題大體上有:對神仙境界的嚮往、追求永恆、求仙訪道等諸多方面。
  • 前篇說到元朝漢儒翁森先生在文風圮壞的情況下仍然在家鄉辦學的堅持。他的《四時讀書樂》七言詩不但用以明志也指引了學子們一個超凡的讀書之道。
  • 逃之夭夭形容豔麗好女子,那麼怎樣形容出眾的男子?玉樹臨風誇讚男子的風度呢還是才貌出眾?古早哪位美男子被讚玉樹臨風?
  • 這一課,頭兩句,傳授孩子如何看天氣,也就是今天講的氣象知識。古人講天地人三才,相互影響,相互關聯,因此觀天地之象,便可預知很多事情,這裡就是一例,孩子們從小學習這些知識,就會懂得看周圍事物的變化判斷天氣。
  • 可惜,這樣的神技和神蹟在當代中國,已經幾近絕跡了。因為對於中醫精華部分的修煉和特異功能,現代人因為注重實證醫學,用現代研究方法不能得知因由,因而棄為糟粕,實在是本末倒置。
  • 孔子說「朝問道,夕死可矣」。後人對這句話有不同層次、不同境界的理解。孔子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曾向老子問道,每次都大有收穫;孔子最後一次拜訪老子時,說「我終於得道了」。那麼孔子最後聞的什麼「道」?得道後他的表現又如何?為何能「夕死可矣」呢?
  • 從內心湧出的真誠的禮貌、對人的尊重和感恩,打通人與人之間的心徑,也打通了通往機會和成功的路徑。
  • 絨毛玩具
    當我們不再受困於私念的執著和佔有的束縛時,我們會感到更自由,我們更能游刃有餘地去「愛」,去給予,從而容易發現原來快樂和幸福常在我們左右,處處蓮花開。
  • 良好的行為示範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它能夠觸動他人的心靈,激勵他們也走上正確的道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