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黑腿蜱蟲加國蔓延 專家籲預防萊姆病

黑腿蜱蟲通常在樹林里棲生,被它叮咬可能會染上萊姆病。(Shutterstock)

人氣: 449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9年05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季薇多倫多編譯報導)黑腿蜱蟲可能使人患上萊姆病(Lyme ),近年來,該害蟲在安省等加拿大各地以極快的速度蔓延。專家提醒,最好的防禦措施是,不要被蜱蟲叮咬。

據Global News報導,加拿大衛生局(PHAC)國家微生物實驗室公共衛生風險科學部主任奧格登(Nick Ogden)稱,黑腿蜱蟲正在以每年35至55公里的速度在加拿大快速蔓延。

加拿大各地氣候的轉暖,為不喜歡寒冷之地的蜱蟲提供了蔓延的環境。目前,安省、曼省、魁省、新布省及卑詩省的部分地區,還有近乎整個新斯省,均因黑腿蜱蟲的蔓延成了萊姆病風險區。

PHAC稱,接報的萊姆病病例,從2009年的144例,已經上升到2017年的2,025例。

安省風險新區:雷灣、皮爾區

安省公共衛生局(PHO)的資深項目專家拉塞爾(Curtis Russell)稱,在安省,新出現的萊姆病危險區有雷灣(Thunder Bay)和皮爾區(Peel region)。

圖中黃色地區為安省黑腿蜱蟲所在地區。(安省公共衛生局)

這種害蟲也在整個安省快速蔓延,並且已經紮根渥太華地區。

但拉塞爾稱,居住在萊姆病風險區,並不意味著蜱蟲無處不在。因為蜱蟲喜歡枝繁葉茂的叢林地帶,所以人們不太可能在渥太華的足球場中被它咬到。

他說:「蜱蟲通常出沒在落葉林或混合落葉林中,那讓它們在天熱時可躲入落葉之中。」

奧格登說,在低矮的草坪間,蜱蟲都很難生存,它們頂不住特別炎熱乾燥的天氣。雖然萊姆病病例在加拿大呈上升趨勢,但在炎熱的年份會略有下降,而在近年冷濕的夏季會見增。在特別寒冷的年份,蜱蟲也不會活躍,得萊姆病的人也不會那麼多。

自我保護措施

安省的京士頓,大約自2006年以來就一直有萊姆病病例。京士頓首席衛生官莫爾(Kieran Moore)醫生提醒,人類遭蜱叮咬,並非每次都會患上萊姆病,重要的是要迅速清走蜱蟲。

萊姆病最常見的早期症狀之一是,通常被稱為「牛眼」疹的圓形皮疹。其它症狀包括持續發燒、肌肉酸痛、發冷和頭痛等。

黑腿蜱蟲附著人體後,靠人的血液存活,並傳播萊姆病細菌。他提醒,它附著在人身上越久,人們患萊姆病的機會越高。如果人們沒有看到皮疹,並不意味著沒患上萊姆病。

他建議,在6、7、8月蜱蟲活躍的季節,如果發現自己遭叮咬,應該就醫。

多倫多公共衛生局(TPH)提醒市民,在享受戶外活動時,可以採用以下措施保護自己:

使用含有DEET或涕滅威的驅蟲劑,可安全有效地避免蜱蟲叮咬;穿長褲、長袖及淺色衣服,更容易發現蜱蟲是否上身。

戶外活動歸來,要檢查衣服和身體,也要檢查孩子和寵物。洗澡能有效的沖走蜱蟲。

如果發現身上有蜱蟲附著時,用鑷子輕輕的但要很準地一次性拿掉,注意不要把蜱蟲弄碎,否則蜱蟲的殘餘仍會附著在人體上,這種情況下一定要去看醫生;如果在取出蜱蟲30天內出現任何萊姆病症狀,或者蜱附著了24小時或更長時間,一定要去看醫生。

責任編輯:文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