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如何和小小孩聊天

作者:慕白柏

父母在養育幼兒的過程中,陪伴是相當重要的。(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414
【字號】    
   標籤: tags: , ,

 

父母在養育幼兒的過程中,陪伴是相當重要的,陪孩子玩、陪孩子讀故事書等都是非常好的方式,只是有些父親工作忙碌少有時間,或是有些父親不懂得如何和小孩相處,其實也可以和小孩聊聊天,不僅能培養親子感情,而且對於幼兒的邏輯思維和語言發展都很有幫助。當然,這個方法對於媽媽們也適用。

那麼要聊些什麼呢?有哪些要素呢? 首先,請將心情放輕鬆,以玩的方式開始和孩子對話。

可先把握[時間]、[地點] 、[人物] 、[事件] 、[如何]這五個要素開始提問。如:

父:你今天去了哪裡?
小孩:[我今天都在幼兒園裡]

父:你做了什麼事呢?開心嗎?
小孩:[老師教我們畫葡萄]

父:你畫的葡萄是什麼顏色的呢?
小孩:[紫色的]

父:別的小朋友在做什麼呢?
小孩:[某某在玩他的貼紙]

父:某某不專心,那你很專心耶!

不斷的嘗試以上的對話模式,在不同的時間、事件、地點、人物下,爸爸和幼兒可以互動的更好。多次的對話下,爸爸適當引導孩子將多個要素陳述出來,讓語句更加完整,這時孩子會逐漸掌握敘事的方法,甚至能陳述自己的需求。

爸爸也可以把握這五個要素描述自己工作時遇到的事情,如果工作中的過程沒有可以讓小朋友聽的故事,爸爸也可以從電視新聞或是報紙中取材,報紙內有一些特別的照片,針對照片以五個要素來闡述,譬如:有一天報紙刊登了一個潛水攝影師得到獎項,有得獎的鮭魚洄游照片和攝影師穿戴潛水器材的照片,爸爸可以說這個攝影師很認真很厲害[人物],他在河裡[地點],使用防水照相機拍鮭魚洄游[事件],他拍攝的得獎照片裡有美麗的鮭魚、湍急的水流、明朗的天空、樹林為襯讓照片很豐富很精彩[如何]。

爸爸以五要素陳述事情完畢後,甚至還可以針對希望孩子要關注的重點或是孩子沒有的經驗再深入描述,或是發問讓孩子思考。譬如:根據報紙內容描述這個攝影師是怎樣以一種堅持和認真的態度來對待他所喜歡的水中攝影,這個過程中他遇到怎樣的困難,他怎樣克服的。你呢?你喜歡做的事是什麼?你有多喜歡?你有遇到困難嗎?你要怎樣解決呢?

有時候可適當的沉默,孩子會有他好奇的地方,會問他在意的事情,從發問的問題中能了解孩子的想法,爸爸的回答也能讓孩子遇到事情時多一些思考的角度。

以上說的是以五個要素來開始聊天,隨著爸爸對技巧的熟悉,再加入更多的語彙、手勢表情、聲調、甚至用演戲的方法,孩子的口語表達和未來的作文能力一定能因此而奠定基礎。

最後再叮嚀,陪伴孩子時的活動要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下進行,效果才會好。

@*

責任編輯: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苗縣府結合兒福聯盟設置托育資源中心,8月13日苗栗縣北區托育資源中心在竹南區開幕;兒福聯盟整合托育資源服務,讓0~3歲兒童有一個能開心玩樂、家長能專心陪伴的地方;讓家長在托育中心成為陪伴孩子的好幫手,守護家庭動起來,友善育兒Say yes。
  • 「2016新竹市兒童故事月-聽故事看戲趣」活動,31日於新竹市立動物園登場。為打造一座充滿愛的兒童城市,新竹市政府特別將「兒童故事月」活動,由半天擴大為一整個月。
  • 在剛剛結束的大陸武漢第32屆楚才作文比賽中,一萬多名六學級學生,其中有三千餘人數落成人陋習。在孩子們眼中,家長沒完沒了地玩手機成為所有陋習之首,且最難改。
  • 連續假期又碰上好天氣,帶小孩到戶外走走,遠離3C,再好不過了!衛福部國健署研究發現每週至少11小時的室外活動,可以減少近視發生及降低近視度 數增加。兒童節之際,兒福聯盟公布「2016年兒童心願與煩惱調查」,發現兒童最煩惱跟心願都是跟課業有關。兒盟提醒,父母的陪伴是協助兒童面對煩惱,也 是使他們能健康、成長的最佳解方,多安排親子活動,多陪孩子。
  • 今年宜蘭市立幼兒園推廣「閱讀閱有趣」活動,鼓勵孩子在校借閱繪本書籍,也鼓勵家長陪伴幼兒到宜蘭縣、市圖書館借閱繪本,建立良好的親子共讀時光;另外,也透過二手書交流活動,讓書本更能傳遞價值與溫暖。
  • 根據調查,高達7成父母沒有合宜陪伴觀念,不是過度陪伴就是陪伴不足,也有人陪伴時會分心。專家建議,可從一起讀繪本、做家事開始,培養優質陪伴。
  • 有了孩子之後,我才知道原來當爸爸是一件容易上手的事,看著和我有幾分相似的臉龐,看著他彎彎的眼睛對著你笑,我自豪自己可是個父親了啊!但也是在有了孩子之後,才知道當爸爸是項深情又艱鉅的考驗,承擔著任重道遠的責任,原來過去說過的情與愛、經歷過的風花雪月,都比不上對一個生命無條件地付出和不求回報的對待。
  • 《爸爸去哪兒》中,每一對親子都有讓人欣賞之處。而小公主夏天,更是擄獲了許多觀眾的喜愛。而我認為夏天非常幸運,有一對懂得做EQ教育的父母。
  • 研究表明,中國的家長在物質方面儘量地滿足孩子,甚至超出自己的經濟能力。但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意識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