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信义:到大陆投资绝非台湾产业该走的路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11月24日讯】据中央社台北二十四日报导,推动台湾经济发展政策的掌门人、行政院副院长林信义对于中国大陆将与东盟签订自由贸易协定 (FTA)后磁吸效应表示,台湾要避免被边陲化,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化解产业空洞化的疑虑,企业即使出走到非洲超低工资的国家从事生产,仍将难逃被淘汰的命运,显然赴大陆投资也面临同样问题,业者宜深思到大陆投资的负面效应。

林信义接受中央社专访时指出,近年中国大陆极力推展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快速崛起,成为国际关注的全球化议题,2001年,大陆进、出口分别成长8.2%与7.7% ,进出口贸易总额5101亿美元,从全球排名第6名,一举跃升2名,国际咸认中国大陆极可能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产品制造基地,吸纳全球的投资及技术。

反观台湾,林信义认为,台湾已走向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开放社会与全球产业链紧密联系,成为国际分工的一员,这种与国际高度连动的关系,也使台湾产业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很难避免波涛淘涌的冲击。特别是过去15年,台湾经济平均每年成长6.4%,亚洲金融风暴中所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反促使国人对经济持续成长感到安心,失去了危机意识,成为台湾产业因应国际争挑战的最大问题。

他指出,由于工业用地、劳动等要素价格高涨,生产成本大幅提升;加以高科技产业蓬勃发展,对传统劳力密集工业形成资金人才的排挤效应,同时,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重组,开发中国家挟低廉工资优势,加入国际竞争,取代台湾传统劳力密集商品的大部分国际市场,造成本土产业外移,这种情况的演变,与其说是全球环境变化太快,倒不如说是台湾产业进步太慢,如果台湾无法加速产业升级的脚步,发展优势产业,有可能落入制造业空洞化的困境。

林信义说,要避免台湾被边缘化,首先要化解本土产业陷入空洞化的危机,在全球竞争的时代,工资已非市场竞争力的唯一要素,如果企业一窝蜂转至低工资国家生产,不但无法提升竞争力,反而会陷入市场价格的“割喉竞争”,台湾企业唯有努力升级,才能生存,如果不能持续升级,掌握核心优势,就算走到非洲超低工资的国家去生产,迟早仍要面被淘汰的厄运。他强调,台湾企业不仅应迈向创新研发设计、物流行销,也要确实掌握高附加价值的核心制造,特别是传统产业要加速转型为“高附加价值产业”,掌握技术关键核心,才能使台湾产业的微笑曲线整体向上提升,这样,台湾产业的竞争力就会更加强化。(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苏正平接任中央通讯社董事长
林信义为拼经济忙勤作功课迎接台湾经济春天
六年国发计划 地方抗议“重北轻南”
林信义说金融改革定要做但重建基金规模未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